
見“ 銓敍 ”。
“铨序”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官員考核和選拔制度。以下為詳細解釋:
“铨序”指通過考核官員的品德、能力、資曆和功績,确定其官職等級及升降的流程。其中,“铨”意為選拔或衡量,“序”指排列次序,合起來強調對人才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定。
如今“铨序”一詞已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職官制度或曆史文化時,仍用于描述以能力和功績為核心的選拔機制,強調公平性。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朝代的應用案例,可參考《晉書》《近事會元》等文獻。
《铨序》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第一個字是“铨”,拆分部首為“钅”(金字旁),第二個字是“序”,拆分部首為“廣”(廣字旁)。
《铨序》的筆畫數為16畫。
《铨序》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最早出自《尚書·堯典》:“以铨司序政。”繁體字形為「銓序」。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對于《铨序》這個詞來說,古人在寫的時候可能會有一些細微差異,但一般而言,整體形狀和現代寫法相近。
1. 她在公司中擔任着對部門工作進行铨序的重要職責。
2. 這個考試的結果将會對人才選拔起到決定性的铨序作用。
組詞:铨衡、铨糧、順序。
近義詞:判定、評估、審判。
反義詞:混亂、無序、颠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