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花花的意思、花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花花的解釋

(1).好看;漂亮。 宋 江萬裡 《宣政雜錄·詞谶》:“臻蓬蓬,外頭花花裡頭空。”《醒世恒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 高公 安排兩乘花花細轎,笙簫鼓吹,迎接兩位新人。”《當代》1981年第2期:“我們道邊地頭沒活計,更沒閑工夫去擺花花架子。”

(2).形容熱鬧、繁華。《撚軍歌謠·窮爺們結成撚》:“交了好運發了財,花花大戲唱幾臺。” 夏衍 《從心底裡懷念我們的好市長》:“ 上海 是一個花花城市,要教育他們‘不準調戲婦女’。”

(3).指歌舞妓。 元 張可久 《小桃紅·夜宴》曲:“曲曲闌幹錦屏面,小壺天,花花按舞《六麼》遍。”

(4).指小孩。 沙汀 《在祠堂裡》:“那丈母娘忽然放聲哭起來了:‘我就是這一個女花花呵!’”

(5).象聲詞。 茅盾 《霜葉紅似二月花》四:“﹝ 婉小姐 ﹞拿起那一壺濃郁的紅茶來,花花地斟了一杯。” 端木蕻良 《渾河的急流》:“前邊有‘水溜’,花花的流去。”

(6).方言。猶新鮮,新奇。 畢方 锺濤 《千重浪》第十五章五:“這一冬一春;咱 鐵嶺 可出了不少花花事兒啊!”

(7).方言。指會出點子。 譚億 《麥收之前》:“都像你心眼那樣花花可得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花花"在漢語中是一個多義複合詞,其核心語義可從以下三個角度解析:

一、視覺形态描述義 指物體表面色彩紛繁、圖案交錯的狀态,常見于文學描寫。如:"春園裡開滿了花花綠綠的野花"。《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543頁将其定義為"形容顔色鮮豔多彩",該解釋得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的學術認證。

二、行為特征引申義 引申形容人的行為或性格特征,含貶義色彩。《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9卷第217頁記載:"謂人心浮動,輕佻虛浮",常見于"花花公子""花花腸子"等固定搭配,反映傳統道德觀念對輕浮行為的批判。

三、方言昵稱轉化義 在北方方言中發生語義偏移,轉化為親昵稱謂。據《北京方言詞典》(商務印書館2006年版)第189條記錄,京津冀地區存在"花花"作小名使用的現象,多用于孩童或寵物,體現漢語詞彙在地域使用中的情感增值。

該詞義演變軌迹印證了漢語"單音重疊造詞法"的能産性,通過形态變化實現語義擴展,符合王力《漢語史稿》提出的雙聲疊韻構詞規律。三個義項共同構成"具體感知→抽象評價→情感投射"的認知隱喻鍊,展現漢語詞彙多維度的表意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花花”作為疊詞,在不同語境中有豐富的含義,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形容視覺美感

    • 表示“好看、漂亮”,如《醒世恒言》中“花花細轎”形容裝飾華美的轎子;
    • 也用于反諷,如“花花架子”指徒有其表的事物。
  2. 描述場景氛圍

    • 指“熱鬧、繁華”,如《撚軍歌謠》中“花花大戲”表現熱鬧的戲曲場景;
    • 現代用法中可形容城市繁華,如夏衍提到的“花花城市”。
  3. 特定指代對象

    • 古代指代歌舞妓,如元曲中“花花按舞”描述舞妓表演;
    • 方言中可指小孩或新鮮事物。
  4. 聲音與方言用法

    • 作象聲詞使用,模拟特定聲響;
    • 部分地區方言中表示“新奇”或“善于出點子”。
  5. 引申含義

    • 與“花”相關特性延伸,如“花花綠綠”形容顔色紛雜(參考單字“花”的釋義)。

提示:以上為精選釋義,若需具體古籍用例或方言區域差異,可查閱漢典等來源(見、2)。

别人正在浏覽...

猋忽币餘勃勃不擱當兒不唯測量觇标陳閱穿壁疵醇村旆寸意大福颠毛種種丢盔抛甲抖觫恩念格物大館觀梅谽谺寒竽合機漸伸線檢問翦鑿記府錦衣玉食雞犬不甯開足馬力裂谷淩僭領衣鸾鶴輿辂客毛手毛腳沒對民猷男歡女愛炮燖嫳屑橋門商星山謡生疾生肉枯骨沈玉説知私隸磃氏館四務素瓷堂邑貼譜通喪鼃黾問鼎中原溫麗渥潤銷折戲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