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死者所穿之衣。《周禮·春官·司服》“奠衣服” 漢 鄭玄 注:“奠衣服,今坐上魂衣也。” 賈公彥 疏:“案下《守祧職》雲:‘遺衣服藏焉。’ 鄭 雲:‘大斂之餘也。’至祭祀之時,則出而陳於坐上,則此奠衣服也。”《漢書·王莽傳下》:“使侍中票騎将軍 同説侯林 賜魂衣璽韍。”
“魂衣”是一個具有曆史文化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指死者所穿的衣物,通常指在喪葬儀式中陳設于靈座上的衣冠,象征逝者靈魂的存在。這一用法源自古代喪葬習俗,如《周禮·春官·司服》鄭玄注提到“奠衣服,今坐上魂衣也”,表明漢代已有此概念。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喪葬制度或相關文獻原文,可參考《周禮》《酉陽雜俎》等典籍。不同來源對“魂衣”的解釋側重不同,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魂衣》是指在民間信仰中相信人死後靈魂會穿戴的衣物,常用于描述在靈魂投胎轉世 或者祭奠祖先時所用的衣物。
《魂衣》的部首拆分為:“鬼”、“衣”; 其中“鬼”是偏旁部首,且為第 194 個部首;“衣”為部首,且為第 145 個部首。
在《魂衣》這個詞中,“鬼”的筆畫數為10畫,“衣”的筆畫數為6畫。
《魂衣》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民間信仰和宗教觀念。在古代,人們對于生死和來世都有着各種各樣的想象和追求,而“魂衣”便是其中一種表達。
在繁體中,“魂衣”的寫法為“魂衣”。
在古代漢字中,形狀和寫法都有所不同。我們來看一下“魂衣”在古時候的寫法:
古字形寫作:“魂衣”,可以看出,在古代的書寫中,“魂”字的右側有一個“雲”字旁,而“衣”字的右偏旁為“衤”。
以下是一些使用《魂衣》一詞的例句:
1. 在祭拜祖先時,人們會準備好祭品、魂衣等,以示對祖先的敬意。
2. 他的魂衣被放在棺材内,伴隨着他的靈魂進入來世。
組詞:魂魄、魂靈、靈魂、衣物、喪服、壽衣
近義詞:靈衣、禦衣、禦魂衣
反義詞:肉身、屍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