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狐社鼠。喻小人,壞人。《文選·沉約<奏彈王源>》:“雖埋輪之志,無屈權右,而狐鼠微物,亦蠹大猷。” 李善 注引《晏子春秋》:“ 景公 問 晏子 曰:治國亦有常乎?對曰:讒佞之人,隱在君側,猶社鼠不熏也,去此乃治矣。” 宋 文天祥 《禦試策一道》:“此何等狐鼠輩,而陛下以身庇之。” 清 顧炎武 《薊門送子德歸關中》詩:“ 薊門 朝士多狐鼠,舊日鬚眉化兒女。” 魯迅 《書信集·緻曹靖華》:“ 上海 一切如故,出版界上,仍然狐鼠成群。”
“狐鼠”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析:
指代狡猾奸詐、表裡不一的小人或兩面派,常用來形容表面友好、實則心懷叵測的不可信之人。
源自中國古代寓言:狐狸與老鼠本是天敵,一次狐狸被老鼠引入陷阱後假意結盟,最終卻背叛老鼠。這一故事隱喻了虛僞與背叛的行為本質。
在洪咨夔的詩《狐鼠》中,“狐鼠”被進一步引申為官僚體系中的腐敗現象,揭露其橫行霸道、欺壓百姓的丑态。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例證,可參考《文選》《晏子春秋》等古籍。
《狐鼠》是一個漢字詞語,由狐(hú)和鼠(shǔ)兩個字組成。
狐字的部首是犬,總共有9畫;鼠字的部首是鼠,總共有13畫。
《狐鼠》這個詞來源于民間傳說和故事。傳說中,狐狸可以化形為各種動物,而鼠則是狐狸常常會變化成為的一種動物。因此,人們将狐和鼠組合起來形成了這個詞語。
在繁體字中,狐字的寫法為狐,鼠字的寫法為鼠。
在古代漢字中,狐字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鼠字的寫法可能出現一些變形,但基本上與現代寫法相似。
1. 漁翁得利,狐鼠相顧之際。
2. 他們像狐鼠一樣,總是勾心鬥角。
狐群、狐狸、風狐、狐媚、狐朋、狐友、鼠洞、耗子、鼠窩、蜘蛛(蜘蛛又稱蛛鼠)
狐獴、狐貉、狐蓼(植物名,因其莖遭狐噬,所以以狐為名);鼠類、㹚、鼹鼠、鼠類
狗、貓、豬、牛、馬、羊;鷹、獵豹、老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