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鑲嵌金、銀、玉、貝的首飾、器物。 宋 毛滂 《八節長歡·登高》詞:“佳人為折寒英,羅袖溼,真珠露冷鈿金。”
(2).用金、銀、玉、貝等物鑲嵌首飾、器物。 明 楊慎 《丹鉛總錄·钿金》:“ 張懷瓘 《書録》雲:往翰林,見古鐘二枚,高一尺許,有古文三百餘字,記 夏禹 功績,皆紫金鈿,似大篆,神彩驚人,蓋 三代 鈿金為篆,其精類如此。”
“钿金”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diàn jīn,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釋:
指鑲嵌金、銀、玉、貝等材質的首飾或器物
例如:古代女性的發飾、裝飾品或貴重器物常以金、銀、玉石、貝殼等材料鑲嵌,這類物品統稱為“钿金”。
例句:宋毛滂《八節長歡·登高》中“真珠露冷鈿金”,即描繪了鑲嵌珠寶的器物。
指用金、銀、玉、貝等材料進行鑲嵌的工藝
例如:明代楊慎《丹鉛總錄》提到“三代鈿金為篆”,描述古代用金屬鑲嵌工藝裝飾文字或器物。
“钿金”既可指鑲嵌貴金屬或珍寶的實物,也可指具體的裝飾工藝,常見于古代文學與器物描述中。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詩詞或工藝案例,可參考《丹鉛總錄》等古籍文獻。
钿金,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詞。“钿”是指一種有花紋或圖案的裝飾品,“金”是指黃金。在漢字詞典中,它的筆畫數為17畫。
钿金的部首是钅,它屬于金字部首。根據筆畫順序,钿金應該按照“钅”、“⿰钅⿱井從”。其中,“钅”屬于邊字旁,表示金屬;“井”是形狀;“從”表示形狀向前延伸。
钿金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是由古人創造和使用的漢字組合而成。在古代,人們常常用黃金制作各種裝飾品,表達富貴和珍貴的意義。
钿金的繁體字形為「鈿金」。
在古代,對于“钿金”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但整體上仍然保持相對穩定。古人以毛筆書寫漢字,字的形狀和結構更加潇灑流暢。
1. 他戴着一枚閃閃發亮的钿金戒指,顯得格外華麗。
2. 這幅畫用钿金裝飾得非常精美,細節之處充分展現了藝術家的才華。
钿金組詞舉例:钿金戒指、钿金首飾、钿金圖案、钿金雕刻等。
钿金的近義詞包括:金花、金飾、黃金裝飾等。
钿金的反義詞可以是:普通金屬、銀質裝飾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