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京口的意思、京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京口的解釋

古城名。在今 江蘇 鎮江市 。公元209年, 孫權 把首府自 吳 ( 蘇州 )遷此,稱為 京城 。公元211年遷治 建業 後,改稱 京口鎮 。 東晉 、 南朝 時稱 京口城 。為古代 長江 下遊的軍事重鎮。《宋書·武帝紀上》:“公大喜,逕至 京口 ,衆乃大安。” 清 吳偉業 《送周子俶》詩:“ 京口 正用兵,倉皇過 瓜步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京口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地理名稱與曆史行政區劃,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地理位置 京口位于長江下遊南岸,即今江蘇省鎮江市主城區範圍。此地因長江與京杭運河交彙形成天然水運樞紐,《辭海》記載其“北臨大江,南據峻嶺,形勢險要”,是江南地區溝通中原的咽喉要道。

二、曆史沿革 • 東漢末年始稱京口,東吳孫權在此築鐵甕城作為軍事要塞 • 東晉時期設置為南徐州治所,南朝宋改稱南東海郡 • 隋代廢郡置潤州,宋代升為鎮江府,元代設鎮江路 • 明代恢複鎮江府建制,1912年廢府存縣

三、文學意象 在京口北固山留存的200餘首詩詞中,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最具代表性,詞中“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已成為曆史滄桑的經典意象。陸遊《入蜀記》更細緻記載了南宋時期京口的市井風貌。

四、文化地位 作為六朝都城建康(今南京)的東部屏障,京口在《晉書·地理志》中被描述為“江左門戶”。現存始建于東晉的西津渡遺址,實證了該地作為渡口碼頭延續1600年的航運史。焦山碑林珍藏的《瘗鶴銘》摩崖石刻,更被清代學者龔自珍評為“南朝第一碑”。

網絡擴展解釋

“京口”是中國古代地名,現指江蘇省鎮江市京口區。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地理位置

京口位于長江下遊南岸,北臨長江,南依山嶺,是古代江南運河與長江交彙的樞紐地帶。現今的京口區是鎮江市主城區核心部分,東臨上海,西接南京,北與揚州隔江相望。

二、曆史沿革

  1. 起源:東漢末年(公元209年),孫權将治所從蘇州遷至此地,築鐵甕城,初稱“京城”,後遷都建業(今南京)後改稱“京口鎮”。
  2. 軍事重鎮:東晉、南朝時期,京口因扼守長江天險,成為軍事要塞,有“北府”之稱(東晉北中郎将府駐地)。
  3. 行政變遷:隋唐時稱潤州,宋代升為鎮江府,名稱沿用至今。1983年鎮江市設立京口區,成為現代行政區劃。

三、文化意義

四、地名來源

“京”取自《爾雅》“丘絕高曰京”,指北固山前的高地;“口”指長江渡口,合稱“京口”。秦始皇東巡時因“京岘山有王者氣”,曾命人鑿山斷脈,後改稱丹徒縣,東漢孫權時期正式定名京口。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細節,可參考鎮江市京口區人民政府官網及《漢典》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安西都護府邊防補課産物逞豔陳臬傳答楚琴慈保粗心浮氣堕壞根塵箇是歸市軲辘悍橫焊錫咶喇環聽甲胄計部堇菜驚惶屦舃空衍口北匡振菱角磨作雞頭龍舌蘭率心麥曲門曆面包圈廟濯明瓊末代孫毆蹋歐洩排序盤倉匍匐青蛾清廟颯白埽滅省闼身價百倍十布失叙水靈靈松脫坦露頽坼推廓妄庸誣祿向望小資産階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