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裒對的意思、裒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裒對的解釋

謂聚集山川衆神配祭。語出《詩·周頌·般》:“敷天之下,裒時之對。” 鄭玄 箋:“裒,衆;對,配也。徧天之下,衆山川之神皆如是配而祭之。” 唐 賀知章 《唐禅社首樂章·壽和》:“立清以獻,薦欲是親。於穆不已,裒對斯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裒對(póu duì)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聚集事物并加以配對或匹配,強調将分散的元素彙集後形成對應關系。以下從權威漢語詞典及古籍注疏角度分項闡釋:


一、字義解析

  1. 裒(póu)

    《說文解字》釋為“聚也”,本義為聚集、彙集。如《詩經·周頌·般》“敷天之下,裒時之對”中,“裒”即指彙聚天下之物。

    《康熙字典》引《爾雅·釋诂》:“裒,聚也”,進一步強化其聚合之意。

  2. 對(duì)

    《說文解字》注“應無方也”,本義為應答、匹配。引申為兩相配稱、對應。如《周易·無妄》“先王以茂對時”中,“對”指順應匹配。


二、詞義綜合

裒對為動賓結構複合詞,意為:

“聚集事物并使其相互匹配、對應”。


三、古籍權威注解

  1. 鄭玄《毛詩箋》:

    “裒,衆;對,配也。”明确以“配”釋“對”,強調聚合後形成配祀關系。

  2. 朱熹《詩集傳》:

    “裒,聚;對,答也。”指出“對”含“應答”之意,引申為事物間的呼應匹配。

  3. 王引之《經義述聞》:

    考釋“裒時之對”為“聚是配也”,佐證“裒對”的聚合配對義。


四、現代辭書收錄


五、語義延伸

在古文獻中,“裒對”多用于描述禮儀、祭祀中的配享制度(如配祭天地山川),或事物間的協調對應。其概念隱含系統化整合的思維,如《周易》強調“與時偕行”的“對時”思想,與“裒對”的匹配本質相通。


參考資料:

  1. 《詩經·周頌·般》及鄭玄箋注(國學大師
  2. 《康熙字典》“裒”字條(漢典
  3. 《周易·無妄》及王弼注(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4. 《漢語大詞典》(網絡版
  5. 朱熹《詩集傳》(國學導航
  6.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1983)

網絡擴展解釋

“裒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祭祀活動中的特定儀式,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裒對(拼音:póu duì)指聚集山川衆神進行配祭的行為。這一概念源自《詩經·周頌·般》:“敷天之下,裒時之對。”鄭玄注解為:“裒,衆;對,配也。徧天之下,衆山川之神皆如是配而祭之”。


出處與引證

  1. 經典文獻
    出自《詩經·周頌·般》,其中“裒時之對”意為廣泛聚集山川神靈,以配享祭祀。這體現了周代“山川配祭”的禮制,即将自然神祇與祖先或天帝共同祭祀。

  2. 後世用例
    唐代賀知章在《唐禅社首樂章·壽和》中化用此典:“於穆不已,裒對斯臻”,描述祭祀的莊重與周備。


字詞解析


相關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裒”的其他含義(如“裒多益寡”等成語),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唵呓白浪悲默繃扒璧流離不動産登記操翰成章抽功夫醋妒打調吊挽敦慰發夢反覆無常該首竿頭日進高帽子官況古今中外國禍漢案戶和媚候舍猾豎驕樂兢懷經久不息進篑極數空谷幽蘭老泥斂屦立命安身六寶六氣魯史茅搜靺鞈女兒葛皮弁鄱陽湖錢镪泣淚清涼國情同魚水清聞欽録戚屬曲術森羅萬象讪谲四出文錢嗣音騰告突磨味蕾無暇鮮壯恓慘諧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