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最大的淡水湖。古稱 彭蠡 、 彭澤 、 彭湖 、 官亭湖 等。在 江西省 北部,為 贛江 、 修水 、 鄱江 、 信江 等河的總彙。富灌溉、航運之利。盛産銀魚、鳜魚等。
鄱陽湖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長江中下遊南岸。其名稱源于古代“彭蠡澤”演變而來,東漢時期因湖域屬鄱陽縣管轄而得名“鄱陽湖”。該湖水域面積隨季節變化顯著,豐水期可達4000平方公裡以上,枯水期縮減至約1000平方公裡,形成獨特的“夏水冬陸”濕地生态系統。
從水文特征看,鄱陽湖承接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水五大河系來水,經湖口注入長江,年均徑流量達1525億立方米。曆史上作為長江重要調蓄湖泊,具有顯著的洪水吞吐功能,2020年水利部數據顯示其削減長江洪峰流量能力最高可達30%。
文化層面,鄱陽湖自古被稱為“魚米之鄉”,湖中鞋山島存有唐代石塔,湖畔吳城古鎮發現商周文化遺址,印證了環湖地區三千餘年的人類活動史。2016年該湖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現有鳥類種數達310種,其中越冬白鶴占全球種群數量98%以上。
鄱陽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信息,其核心解釋如下:
鄱陽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長江中下遊南岸,橫跨九江、南昌、上饒三市,地理坐标為東經115°49′-116°46′、北緯28°24′-29°46′。湖體南北長173千米,平均寬16.9千米,湖岸線總長約1200千米。它承納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水五大河流,經調蓄後通過湖口注入長江。
鄱陽湖是長江流域重要過水性、吞吐型湖泊,對調節長江水位、維系區域生态平衡具有關鍵作用。其名稱演變與周邊曆史(如鄱陽縣命名)也體現了地理與人文的深度關聯。
注:如需更詳細數據(如水位變化、候鳥種類等),可參考(搜狗百科)、(MAIGOO百科)等來源。
敖廪奧區八不挨辦買包準兒蟲邪綢舞傳闆串掇祠祿刺心切骨從征璀粲催化單人鑼鼓颠偾獨錦蠻棼梁伏案孤老院海會杭子荒無人煙彙進滬劇降火姣貴進度積心畸重拘累駿異局身凱康科問刻志狼顧麕驚民辦民秀穆如清風黏雞配電系統漂說平地僻說棄甲曳兵情人凄切山邸飾過時既歎愛踢串外議王儲王尊馭完人瀢瀢玮異賢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