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繃扒的意思、繃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繃扒的解釋

剝去衣服,用繩子綁縛起來。 元 曾瑞 《留鞋記》第二折:“我則索從頭兒認下,禁不的這吊拷與綳扒。” 明 沉自徵 《鞭歌妓》:“但輕呵跪罰,重呵便綳扒,休使您巧搊紮。”參見“ 綳扒弔拷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繃扒(bēng bā)是中國古代刑罰術語,指一種将犯人捆綁後公開鞭打的酷刑,兼具肉體懲罰與公開羞辱的性質。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分項詳解:


一、基本釋義

  1. 刑罰方式

    指用繩索将犯人捆縛在木架或刑柱上,以皮鞭或荊條抽打其背部、臀部等部位。此刑常見于宋元時期司法實踐,屬“笞刑”的強化形式,強調公開行刑以儆效尤。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9卷)第1147頁;《辭源》(修訂本)第3冊第2496頁。

  2. 詞義引申

    後引申為對人身自由的強制束縛或公開懲治,如元代雜劇常用“繃扒吊拷”形容嚴刑逼供。

    來源:《元曲選·灰闌記》:“現如今拿住爾,到公庭責口詞,繃扒吊拷要尋實。”


二、構詞與字義解析


三、曆史語境與文化關聯

此刑多用于懲治盜竊、鬥毆等輕罪,屬“五刑”之外的地方性肉刑。其殘酷性在《水浒傳》等文學作品中亦有反映(如第六十二回盧俊義受刑),成為古代司法嚴苛的象征。

來源:《中國法制史》(張晉藩主編)第四章;《水浒傳》明容與堂刻本。


四、現代使用與語義變遷

現代漢語中,“繃扒”作為獨立詞已消亡,僅存于曆史文獻及成語“繃扒吊拷”中,用以形容極端嚴酷的審訊手段。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65頁“繃”字條。


參考文獻(按學術規範标注)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M]. 上海: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4.
  2. 商務印書館編輯部. 《辭源》(修訂本)[M].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15.
  3. 段玉裁. 《說文解字注》[M].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4. 張自烈. 《正字通》[M]. 明崇祯刻本.
  5. 張晉藩. 《中國法制史》[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網絡擴展解釋

“繃扒”是古代刑罰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詞義 指剝去犯人衣物并用繩索捆綁的刑罰。其中“繃”指捆綁,“扒”指脫衣,組合後表示強制脫衣後捆縛的懲罰形式。

二、曆史背景 主要見于宋元時期司法體系,屬于拷問手段之一。常與“吊拷”連用為“繃扒吊拷”,即脫衣捆綁後吊起拷打,屬于古代刑訊逼供的複合刑罰。

三、文學用例

  1. 元雜劇《窦娥冤》第四折:“吊拷繃扒”
  2. 曾瑞《留鞋記》:“禁不的這吊拷與繃扒”
  3. 沈自徵《鞭歌妓》:“重呵便繃扒”

四、相關成語 “繃扒吊拷”作為固定搭配,在《灰闌記》《救孝子》等元雜劇中高頻出現,反映了古代司法殘酷性。該刑罰因涉及肉體羞辱和疼痛折磨,成為文學作品刻畫冤獄的典型意象。

(注:以上解釋綜合自漢典、查字典等權威辭書及元曲文獻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白蓮教白譔胞衣背弓崩坍博雞察辭長江三日長毛充發垂裳大還丹大逆無道蹈籍堤岸獨絶奪魄掇飾煩惱賊費本姑表寒小畫鼓荒年谷渾說健鬭簡捷了當腳繃交稅燋種戒程擊拂進繳來假浪侃拉舌頭裂裳裹足令王利用磨骨攮業泥溺懦恧潛消默化青竿清望官羣右诎勝燒镫赦過設心積慮識用說情死志外照挖牆腳煨塵無告五弄霞振雲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