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待過往官員或其他賓客的館舍。《後漢書·方術傳·李郃》:“使者二人當到 益 部,投 郃 候舍。”
“候舍”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文獻中均有統一解釋,具體如下:
基本定義
指古代用于接待過往官員或其他賓客的館舍,相當于現代的驿站或招待所。例如《後漢書·方術傳·李郃》記載:“使者二人當到益部,投郃候舍”,即描述使者投宿候舍的情景。
字義拆解
延伸解讀
在漢代文獻中,候舍可能兼具行政功能,既是官員出行時的臨時居所,也用于傳遞官方文書。其性質類似後世的驿站,但服務對象更側重官僚體系。
近義詞參考
類似概念包括“驿館”“傳舍”“館驿”等,均屬古代交通體系中的接待設施。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原文或相關曆史地理研究文獻。
《候舍》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等待的住所或者休息的地方。
《候舍》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亻”(人字旁)和“舍”(舍字旁),它的總筆畫數是16畫。
《候舍》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可追溯到漢代。在古代,人們在旅途中常常需要在路上候車或駐紮一段時間,因此需要有一個地方作為等待或者休息的場所。這個地方就被稱為“候舍”。
《候舍》這個詞的繁體字是「候舍」。
古時候,《候舍》這個詞的寫法與現在有一些差别。具體來說,古代的寫法是「侯舍」。
1. 他在車站的候舍等待了兩個小時。
2. 我們在附近的候舍休息了一下,然後繼續旅途。
1. 候車(等待車輛)
2. 候機(等待飛機)
3. 休息(放松身心)
1. 等候
2. 落腳處
3. 住所
1. 出發
2. 行進
3. 進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