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傾斜貌。《文選·潘嶽<西征賦>》:“窺 秦 墟於 渭城 , 冀闕 緬其堙盡。覓陛殿之餘基,裁岥岮以隱嶙。” 李善 注:“岥岮,頽貌也。 司馬相如 《哀二世》曰:‘登岥岮之長阪。’” 清 黃景仁 《山行雜詩》:“飛梁度嶰壑,岥岮漸修曼。”
關于“岥岮”一詞的解釋如下:
單字拆分釋義
組合詞的可能性
兩字連用未見明确古籍或現代漢語詞典收錄,推測可能為以下情況:
建議
若需進一步考證,建議查閱《漢語大字典》《說文解字注》等專業辭書,或咨詢方言研究學者。
詞義:岥岮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山勢崎岖、起伏的樣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岥岮由“山”、“屮”和“冖”組成,部首為“山”,總筆畫數為17。
來源:岥岮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是一個古代罕見的漢字。在《說文解字》中,它解釋為“山高聳曲折的樣子”,形象地描繪了山脈起伏的景象。
繁體:岥岮的繁體字為「崳嶇」,保留了原字的部首和結構。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岥岮的字形變體較少,基本保持了始終。在篆書、隸書和楷書中,岥岮的形狀都比較完整,在字形上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
1. 這座島嶼的地勢非常岥岮,頗具挑戰性。
2. 山村的道路非常岥岮,車輛難以通行。
組詞:岥岮山、岥岮不平、岥岮地形
近義詞:崎岖、峻峭、蜿蜒
反義詞:平坦、平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