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截髮留賓 ”。
“截髢”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字面構成
實際含義
“截髢”與成語“截發留賓”同源,用于頌揚女性待客誠摯賢惠。典故出自《世說新語》:東晉名臣陶侃之母為款待賓客,剪下自己的頭發(或假發)換取錢財,體現無私待客的美德()。
文化背景
該詞常用于古代文學,強調女性在困境中仍保持禮節與犧牲精神,是傳統道德觀念中“賢惠”的象征。
若需進一步探讨古代女性美德類詞彙,可參考《世說新語》等典籍。
《截髢》(jié jǐ)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将發髻剪掉。
《截髢》的部首是「戈」和「髟」,其中「戈」的筆畫數為4,「髟」的筆畫數為10。
《截髢》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發型制度。在古代,髻是一種流行的發飾,而截髢則是将發飾剪去的動作。
《截髢》的繁體字為「截髮」。
古代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對于《截髢》這個詞而言,可能會寫作「截髮」或者「截髪」。
1. 他已經下定決心,要把長發截髢。
2. 她去理發店,希望能截髢成一個時尚的短發造型。
剃髮(tì fà):指将頭發剃掉。
綁髻(bǎng jì):指将頭發紮成髻。
剃發(tì fà):意思與截髢相同,指将頭發剪掉。
剪發(jiǎn fà):指将頭發剪短或修剪。
留髮(liú fà):指保持頭發不剪。
紮發(zhā fà):指将頭發紮起或編成發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