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迫束的意思、迫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迫束的解釋

(1).束縛,不得伸展。 漢 劉桢 《失題》詩之一:“隱生寘翳林,倥偬自迫束。” 晉 司馬彪 《贈山濤》詩:“今者絶世用,倥偬見迫束。”

(2).謂狹窄地段。 清 劉大櫆 《遊碾王峽記》:“溪水自西北奔入,每往益殺,其中旁陷迫束,水激而鳴聲琮然為跳珠噴玉之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迫束”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pò shù,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含義

  1. 束縛,不得伸展
    指人或事物受到強制性的限制,無法自由發展或行動。例如:

    • “人生不幸作女子身,更不幸而為中國之女子,戕賊肢體,迫束筋骸”(形容古代女性裹腳習俗的束縛)。
    • 晉代司馬彪《贈山濤》詩:“今者絶世用,倥偬見迫束”(表達懷才不遇的壓抑感)。
  2. 狹窄地段
    用于形容地理空間的局促或受限制。例如:

    • “遂使河床迫束,河身多曲,淤高迅速,險情疊出”(描述河道狹窄導緻的問題)。
    • 清代劉大櫆《遊碾王峽記》中“旁陷迫束,水激而鳴”形容溪水受地形限制的激流狀态。

二、使用場景與延伸


三、詞源與演變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劉桢《失題》詩“倥偬自迫束”,後逐漸擴展至地理和抽象層面的限制描述。現代使用中,多結合具體語境表達“被迫受限”的狀态。

網絡擴展解釋二

迫束

迫束是一個漢字詞語,本意是指迫使束縛,具有限制、約束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迫字的部首是辵,共有6畫;束字的部首是木,共有7畫。

來源

迫束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迫字最早是由人和足兩個部分合并而來,表示人在前進的路上被迫停下來,進而引申為約束、限制的意思。束字最早由木和寸兩個部分合并而來,表示用木材捆綁或約束物體。

繁體

迫束的繁體為「迫束」,沒有太大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迫字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束字的寫法在古代有時會将木的部分寫成矢,表示箭射中物體約束它。

例句

1. 在這個精神迫束的社會中,人們常常感到壓力很大。

2. 為了保護個人隱私,法律規定了一系列迫束措施。

組詞

迫令、束縛、迫使、束手無策

近義詞

限制、禁锢、約束、拘束

反義詞

解放、釋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