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考磐 ”。成德樂道。《詩·衛風·考槃》:“考槃在澗,碩人之寬。” 毛 傳:“考,成;槃,樂。” 陳奂 傳疏:“成樂者,謂成德樂道也。”《漢書·叙傳下》:“ 竇後 違意,考盤于 代 。”《考槃序》則言此詩為刺 莊公 “不能繼先公之業,使賢者退而窮處”,故後即以喻隱居。 晉 陸雲 《逸民賦》:“鄙 終南 之辱節兮,韙 伯陽 之考槃。”《晉書·隱逸傳·張忠》:“先生考磐山林,研精道素。” 唐 岑參 《太一石鼈崖口潭舊廬招王學士》詩:“此地可遺老,勸君來考槃。” 宋 蘇轍 《次韻秦觀見寄》:“考槃溪山間,自獻恥幹謁。” 清 姚鼐 《獲嘉渡河》詩:“想見幽人尚考盤,安得同歸脫鞿絆。”一說,“考,扣也;槃,器名。葢扣之以節歌,如鼓盆拊缶之為樂也。”見 宋 朱熹 《詩集傳》引 陳氏 說。近人亦或從之,以為是奴隸出亡反抗之辭。見 高亨 《詩經今注》及 鮑昌 《釋考槃》。
“考盤”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語出《詩經》
源自《詩經·衛風·考盤》:“考盤在澗,碩人之寬。”毛傳注:“考,成;盤,樂。”陳奂傳疏進一步解釋為“成德樂道”,即通過修養德行達到精神上的愉悅。
引申為隱逸
漢代《漢書·叙傳》提到“考盤于代”,後世以此比喻賢者隱居山林的超然态度,如晉代陸雲《逸民賦》中“韪伯陽之考盤”,均指向避世修身的生活狀态。
需注意,“考盤”與烹饪用具“烤盤”(提及的現代用法)為同音詞,但二者語義無關聯。在古籍和文學語境中,“考盤”僅指向修身、隱居的抽象概念。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詩經》注疏或《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考盤》是一個漢字詞,意思是通過檢驗和考量來判斷事物或人的好壞、優劣等。它可以用來形容對某樣事物進行評估,或者評價某人的表現。考盤一詞通常用于形容困難、複雜或者重要的考試、測試或挑戰。
《考盤》的拆分部首是“⺩”和“皿”,其中“⺩”為左側的部首,稱為“纟”,表示與紡紗、編織等相關的意思;而“皿”是右側的部首,表示器皿。
《考盤》一詞的總體筆畫數為10劃,具體的筆畫順序為:橫、豎撇、豎撇橫、橫捺、豎橫橫橫。
《考盤》的字源來自《說文解字》,最早的字形為“考”和“盆”的組合,代表着對盆中物品進行檢驗考察的意思。而繁體字“考盤”則是在簡化字形成後的字體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考盤》在古代常用的寫法是“考”, 字形中的實心“臼”上方加點,表示器具内的物品,在字的下方書寫“盤”,表示器皿。這樣的寫法也能表達與現代“考盤”相同的意思。
1. 這次考試真的太難了,我覺得我要被考盤了。
2. 他的項目被高層考盤了,隻有通過了考察才能确定是否批準。
3. 這個工作對技能要求很高,必須經過嚴格的考盤才能勝任。
考慮、考量、考驗、盤點、審考、思考、考核、考察、考量等。
評估、評定、鑒定、檢驗、篩選、篩查。
允許、通過、放行、準許、許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