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靡嫚 ”。1.華美,華麗。《晏子春秋·問上十三》:“君無以靡曼辯辭定其行,無以毀譽非議定其身。” 漢 東方朔 《非有先生論》:“目不視靡曼之色,耳不聽鐘鼓之音。” 王闿運 《李恭人行狀》:“衣裳澣濯,無珠翠靡曼之飾。”
(2).指美妙的聲色。《呂氏春秋·順民》:“目不視靡曼,耳不聽鐘鼓。” 高誘 注:“靡曼,好色。”《隋書·高勱傳》:“有功不賞,無辜獲戮,烽燧日警,未以為虞,耽淫6*靡嫚,不知紀極。” 明 陳霆 《兩山墨談》卷十二:“保固真元,絶意房闥,使靡曼不得動吾欲,是謂藏賢。”
(3).纖弱柔美。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句》:“譬舞容迴環,而有綴兆之位,歌聲靡曼,而有抗墜之節也。”
(4).引申為輕豔卑弱。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韋應物》:“詩律自 沉 宋 之下,日益靡嫚。” 梁啟超 《中國地理大勢論》:“西梆子腔與崐崘南曲,一則悲壯,一則靡曼。”
(5).奢侈淫6*靡。《明史·樂志一》:“聲音之道與政治不相通,而民之風俗日趨於靡曼。”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靡曼漢語 快速查詢。
“靡曼”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較為豐富,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華美、華麗
指事物外表或言辭的精緻奢華。例如《晏子春秋》提到“君無以靡曼辯辭定其行”,強調不應以華麗的言辭評判行為。
美妙的聲色
多形容音樂、歌舞等藝術形式的優美動聽。《呂氏春秋》中“目不視靡曼,耳不聽鐘鼓”即用此義,高誘注解為“好色”。
纖弱柔美
描述人或事物的柔弱細膩。南朝劉勰《文心雕龍》以“歌聲靡曼”比喻柔美的音調節奏。
輕豔卑弱
引申為文風或品格的浮豔柔弱。如元代辛文房評唐詩“日益靡嫚”,梁啟超對比戲曲風格時也提到“靡曼”與“悲壯”相對。
奢侈淫靡
指生活作風的奢靡放縱。《隋書》中“耽淫靡嫚”即批評沉迷享樂的行為。
使用示例
注意: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部分含義含貶義(如奢侈、浮豔),需根據上下文判斷情感色彩。
靡曼,這個詞常用來形容女性柔美妩媚的樣子,通常指姿态柔軟、輕盈優雅,富有魅力。
靡(音mǐ):部首為革,共有3筆。曼(音màn):部首為曰,共有8筆。
“靡曼”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淮陰侯列傳》中,形容淮陰侯劉邦的夫人呂雉婉約美麗的舉止。後來,這個詞逐漸被用來形容女性的姿态和氣質。
在繁體中,靡曼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的漢字寫法多有變化,靡曼也不例外。靡在古代寫作縻,曼則寫作蔓。
她的舞姿靡曼,宛如一隻輕盈的蝴蝶。
花靡、靡爛、繁靡、靡費、靡頹
婉約、娴靜、妩媚、委婉、飄逸
剛毅、剛正、豪放、挺拔、堅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