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倨賢的意思、倨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倨賢的解釋

傲慢地對待賢士。 唐 韓液 《公孫弘開東閣賦》:“爰符禮以為食,不倨賢而恃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倨賢”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ù xián,其核心含義為傲慢地對待賢士。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釋義
    指以傲慢的态度對待有才能或德行的人。常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上位者對賢士的不敬态度。

  2. 字義拆解

    • 倨(jù):意為傲慢、不謙遜,如“倨傲”“倨慢”。
    • 賢(xián):指有德才的人,如“賢臣”“禮賢下士”。
  3. 出處與例證
    出自唐代韓液《公孫弘開東閣賦》:“爰符禮以為食,不倨賢而恃勢。”
    此句意為:遵循禮儀以獲取俸祿,而非傲慢對待賢士或仰仗權勢。


相關擴展


使用場景

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曆史文獻分析或古典文學讨論中。例如評述古代君王用人态度時,可引用“倨賢”批評其傲慢失德。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成語(如“倔強倨傲”“賢賢易色”),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倨賢

倨賢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自負而傲慢地行事或自命清高而輕視他人的智者。該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人字旁,右邊是肅字旁。人字旁解釋為與人相關的事物,肅字旁解釋為嚴肅或莊重。這個字共有12個筆畫。

倨賢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史記·孔子世家》中的一段故事。在這個故事中,倨賢等仕途中的人想要排斥學者的行動并阻止他們的晉升,因為他們自認為更聰明、更有能力。所以,倨賢一詞用來形容這些自恃才高而鄙視他人的人。

繁體字“倨賢”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倨賢的字形稍有不同。由于字形的演變,古代的倨字中的肅字旁像是被皿字旁覆蓋着,而賢字的旁邊也多了一點點細小的直橫筆畫。

以下是一些例句,用來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倨賢:

他因為自負而倨賢,很少與同事合作。

這位教授經常以倨賢的口吻批評學生,導緻學生不敢發問。

組詞:自倨、自負、自高自大

近義詞:高傲、驕傲

反義詞:謙遜、和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