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破甑的意思、破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破甑的解釋

(1).《後漢書·郭太傳》:“ 孟敏 字 叔達 , 鉅鹿 楊氏 人也。客居 太原 ,荷甑墯地,不顧而去。 林宗 見而問其意。對曰:‘甑以破矣,視之何益?’”後遂以“破甑”喻不值一顧的事物。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黜免》:“ 鄧竟陵 免官後,赴山陵,過見大司馬 桓公 。公問之曰:‘卿何以更瘦?’ 鄧 曰:‘有愧於 叔達 ,不能不恨於破甑。’” 宋 辛棄疾 《玉蝴蝶·杜仲高書來戒酒用韻》詞:“儂家生涯蠟屐,功名破甑,交友摶沙。” 明 葉憲祖 《碧蓮繡符》第一折:“世上浮名如破甑,眼底殘春似捲沙。” 清 黃遵憲 《九姓漁船曲》:“莫将破甑屢回頭,且唱同舟定情曲。”

(2).謂破碎。 甯調元 《八月十五夜漫書一律》:“身世飄蓬眼中涕,山河破甑劫餘灰。”參見“ 甑堕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破甑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破碎的瓦罐,常用于比喻不值得惋惜的已毀之物或既成事實。該詞源自古代典故,具有鮮明的文化内涵,以下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破甑(pò zèng)

字面指破裂的陶制炊具(甑)。

引申義:比喻事物已遭破壞,無法挽回,無需再為之懊悔。

用法示例:

“事已至此,如破甑不可複全,當另謀出路。”


二、典故溯源(核心出處)

該詞典出《後漢書·郭泰傳》:

“孟敏客居太原,荷甑堕地,不顧而去。林宗(郭泰)見而問其意,對曰:‘甑已破矣,視之何益?’”

釋義:

孟敏扛着甑行路時,甑墜地破碎,他未回頭查看便離開。郭泰詢問原因,孟敏答:“甑已摔破,再看也無用。”

此典故衍生成語“堕甑不顧”,強調不糾結于無法改變的損失,體現豁達态度。


三、語義演變與用法

  1. 喻指“無價值的殘損之物”

    如清代譚嗣同《報貝元徵書》:

    “微幸不敗,則器與械必折入于西人……是破甑而顧也。”

    (指器械損毀後如同破甑,失去價值)

  2. 象征“既成事實,不必追悔”

    明代朱權《荊钗記·分别》:

    “事已破甑,休論恩怨。”

    (強調恩怨已成定局,無需糾纏)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收錄“破甑”詞條,釋義為:“破瓦罐。比喻不值一顧的事物。”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

  2. 《後漢書·卷六十八·郭符許列傳》

    記載“堕甑不顧”典故,為詞義本源。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

  3.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

    釋“甑”為古代蒸食炊具,印證“破甑”的器物本義。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6年。


五、現代語境中的使用

現代漢語中,“破甑”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表達,常見于:

其文化内核始終圍繞“豁達面對不可逆的損失”,與成語“覆水難收”意義相近。

網絡擴展解釋

“破甑”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包含以下兩個層面:

1.本義與典故來源

2.直接含義與引申

使用示例

“破甑”既保留了“破碎器物”的實指,更通過典故成為豁達人生觀的代稱。如需更完整釋義,可參考《後漢書》及《世說新語》相關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岸忽把住北征不解承抵沖午傣曆迨至德士娣侄對不住恩人放過凡念繁養匪軍風雲突變分水嶺割雞過索邯鄲夢驕兵悍将金波玉液觊望祭享诳吓棱岸盧綸螺呗能箇平淺破丢不答蜣螂之轉前世潛翳杞梁妻青瑣門囚執蠕動三朝元老三鏡矢旝耍線兒説古道今蒜泥酸柔素契太平無象貪財好色特效題地體育場推立外債窩工誣绐吾公詳觀詳文戲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