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瓶沉水底難覓,簪斷難續。喻男女分離。 唐 白居易 《井底引銀瓶》詩:“井底引銀瓶,銀瓶欲上絲繩絶;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與君别。”瓶,一本作“ 缾 ”。《剪燈新話·翠翠傳》:“将謂瓶沉而簪折,豈期璧返而珠還。”亦省作“ 瓶簪 ”。 宋 柳永 《離别難》詞:“算神仙五色靈丹無驗,中路委瓶簪。”
“瓶沈簪折”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核心出處: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井底引銀瓶》詩:“井底引銀瓶,銀瓶欲上絲繩絕;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與君别。”詩中通過“瓶沉簪折”的意象,描述女子與愛人被迫分離的悲劇()。
後世引用:
明代小說《剪燈新話·翠翠傳》曾化用此典:“将謂瓶沉而簪折,豈期璧返而珠還”,進一步強化了其文學意蘊()。
該成語通過具象的“瓶沉”“簪折”表達抽象的情感斷裂,兼具畫面感與感染力,是古代詩詞中常見的隱喻手法。如需了解更完整的詩句或典故演變,可參考白居易原詩及《剪燈新話》相關段落。
《瓶沈簪折》是一個成語,通常表示事情不順利或受挫。它可以用來形容計劃或努力的失敗,也可以用來形容期望落空或遭遇意外的打擊。
拆分這個詞語,我們可以看到其中包含四個部分:瓶、沈、簪和折。其中,“瓶”表示物品容器,“沈”表示沉默或落下,“簪”表示用來系佩的裝飾品,“折”表示折斷或受挫。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最早出現在《文選·王德旌文短文序》中。它通過将瓶子沉入水中來比喻努力、計劃或希望的破滅,使得折了的簪子隨之沉入水底。
在繁體中文中,這個成語的寫法為「瓶瀋簪折」。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這個成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古時候的字形變化較多,所以有時候會用古代的漢字形式來表示這個成語。例如,“沈”在古代寫作“沉”,“簪”在古代寫作“簪”的兩個月旁組成。
以下是一些關于《瓶沈簪折》的例句:
他為了這個項目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最終也隻是瓶沈簪折,讓人感到非常遺憾。
這個計劃的失敗真讓人痛心,總覺得自己像是瓶沈簪折。
經曆了多次挫折後,他仍然堅持不懈,沒有因瓶沈簪折而放棄。
與《瓶沈簪折》有關的其他詞語,可以用來表示相似的意思或情境:
受阻、受挫、受打擊、計劃落空、努力白費、功虧一篑等。
與《瓶沈簪折》相反的意思可以表示成功或順利:
一帆風順、順利達成、計劃成功實現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