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nset] 太陽已落到西山,指時近黃昏。喻指處于衰落時期
日落西山一點紅。——《薛仁貴征東》
(1).太陽從西山落下。指黃昏時。《雲笈七籤》卷九六:“日落西山兮夕鳥歸飛,百年一餉兮志與願違。”《古今小說·陳禦史巧勘金钗钿》:“看看日落西山,黑影裡隻見一個後生,身上穿得齊齊整整,腳兒走得慌慌張張,望着園門欲進不進的。”《官場現形記》第七回:“直至日落西山,約摸有五點多鐘時分,大家已等的心焦,才見他坐姊夫公館裡的四人中轎,吃的醉醺醺而來。”
(2).比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臨近死亡。 丁玲 《太陽照在桑幹河上》四三:“財主們已經是日落西山,紅不過一會兒了。”
“日落西山”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一、基本含義 字面指太陽隱沒于西邊山巒的景象,喻指:
二、出處與演變 最早見于《上唐書·音樂志》記載的南朝民謠:“日落西山還去來”,原為沈攸之表達思鄉之情。後逐漸演變為表達衰敗的固定意象。
三、典型用法
四、近義詞 日暮途窮、人命危淺(多強調衰亡過程)
五、結構分析 由“日落”與“西山”兩個意象組合,通過自然現象隱喻社會規律,符合漢語“托物言志”的表達傳統。
“日落西山”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太陽落到西方山上,形容一天的工作或事情接近尾聲,也可比喻人的一生臨近結束。
拆分部首:日(rì)和山(shān)
日的筆畫數:4
山的筆畫數:3
“日落西山”這個成語來自《論語·陽貨》:“日落而後僮仆出言不稱,使民則節用而不榮。”意思是在太陽西斜的時候,召喚仆人出來,如果說話不中聽,這會使民衆節約使用財物而不奢侈。
繁體字:
日落西山
古時候《日落西山》的漢字寫法與現代一緻,沒有什麼特别的變化。
1. 今天工作進展不順利,可看樣子是“日落西山”了。
2. 他年事已高,态度漸漸懈怠,仿佛“日落西山”一般。
日出東海、日上三竿、東山再起
日暮黃昏/落日餘晖
日出東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