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d language] 惡語,惡狠狠的話
惡口相罵
(1).惡毒的語言。《漢書·王尊傳》:“﹝ 楊輔 ﹞素行陰賊,惡口不信,好以刀筆陷人於法。” 洪深 《香稻米》第三幕:“讨帳還帳,是好說好話的事,犯不着惡口惡聲。”
(2).佛教以惡口為十惡行之一。《四十二章經·善惡并明》:“衆生以十事為善,亦以十事為惡。何等為十?身三、口四、意三……口四者,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法苑珠林》卷九三:“惡口而兩舌,好出他人過。” 宋 洪邁 《容齋隨筆·六十四種惡口》:“《大集經》載六十四種惡口之業。”
以下是關于“惡口”的詳細解釋:
“惡口”指用惡劣、刻薄、惡毒的言辭傷害他人,常伴隨侮辱、挑釁或诋毀等負面情緒,目的是使對方感到痛苦或羞辱。在佛教中,它被列為“十惡行”之一,屬于口業的範疇。
日常含義
佛教視角
如需進一步了解佛教戒律或語言學案例,可查閱《四十二章經》等經典或相關權威詞典。
惡口(èkǒu)是一個常用的詞彙,它的意思是說話或言語中帶有惡意、不善良的意思。它的拆分部首是口(kǒu)和惡(è),其中“口”是表示與嘴巴和言語相關的意思,“惡”表示不善良、壞的意思。
惡口的筆畫數量為10畫。拆分之後,惡(4畫)加上口(3畫),再加上右邊部首的橫和撇,總共是10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在繁體字中,惡口的寫法為「惡口」,字形上有一些細微的差别但意思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中,惡口的寫法與現在相似,隻是字形形狀稍有不同。古代的寫法中,惡口比現代寫法多了一撇,字形較為複雜。
以下是一些關于惡口的例句:
1. 他經常說惡口,傷害了很多人的感情。
2. 不要隨意诋毀他人,講惡口是不禮貌的行為。
3. 她對别人沒有好話,整天嘴裡隻有惡口。
與惡口相關的詞彙有:
組詞:惡言(èyán)、惡意(èyì)、惡劣(èliè)、惡心(èxīn)
近義詞:惡言相向、惡語傷人、惡語中傷
反義詞:善口、好言、美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