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使者遠行,設酒脯,祭道神的禮節。《儀禮·聘禮》:“出祖釋軷,祭酒脯,乃飲酒于其側。” 鄭玄 注:“釋酒脯之奠於軷,為行始也。《詩傳》曰:‘軷,道祭也,謂祭道路之神。’”參見“ 軷祭 ”。
"釋軷"是古代出行前祭祀路神的儀式,屬傳統餞行禮俗。"釋"在此處意為解除、釋放,"軷"讀作bá,特指祭行道之神。《說文解字·車部》載"軷,出将有事于道,必先告其神"(來源:《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其儀軌包含陳列酒食、跪拜祝禱等環節,《詩經·大雅·生民》"取羝以軷"即描述周人用公羊祭祀路神的情景(來源:《毛詩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校注本)。
該詞最早見于《周禮·夏官》"大馭掌馭玉路以祀,及犯軷"的記載(來源:《周禮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整理本),《儀禮·聘禮》詳述使者出行時"釋軷乃行"的具體流程(來源:《儀禮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版)。現代漢語中該詞已鮮見使用,僅存于研究古代禮制的文獻中。
“釋軷(shì bá)”是古代中國的一種出行祭祀禮儀,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指遠行前設酒肉祭品、祭祀道路之神的儀式,屬于周代禮儀制度的一部分。該詞出自《儀禮·聘禮》記載的“出祖釋軷,祭酒脯,乃飲酒于其側”,鄭玄注解稱這是為出行者祈求平安的“道祭”。
2. 儀式特點
3. 相關延伸
“釋軷”與“軷祭”含義相通,後者更側重指祭祀行為本身。這類儀式反映了古代交通不便時人們對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通過禮儀建立心理安全感的傳統。
提示:該詞現代已不常用,主要見于古籍或曆史研究領域。如需進一步了解細節,可查閱《儀禮》原文及漢代經學家的注疏。
八面威報覆本誼邊隴伯通殘壺産氣傳食鉏麛醇雅惙怛詞向從化大塊朵頤大遠調書帶地線短評芳芗凫船罣誤馉餔涸轍喉痹黃稞還家昏黃火眼金睛奸巧較捷假造稽合勞碌林甸令閤籠籠洛食渑池謬說南官腦殘粉逆坂走丸蹑蹻牛轭遷斥啟悟軟腭顋巴十二子石局試墨飾始收緊讨服推幹就濕挽引維檝相對與絕對小楷遐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