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每年由水路運輸糧食至京師或指定地點。 宋 歐陽修 《泗州先春亭記》:“ 泗 ,天下之水會也,歲漕必廪於此。”《宋史·食貨志上三》:“ 宋 歲漕以廣軍儲、實京邑。”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卷三:“ 嘉祐 四年,詔所運菽,減漕船三百艘。自是歲漕三河而已。”
“歲漕”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uì cáo,其核心含義為每年通過水路運輸糧食至京城或指定地點。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歲漕”中的“歲”指“每年”,“漕”指通過水路運輸糧食。合起來即指古代朝廷每年通過運河、河流等水道将糧食(多為稅糧)運往京師或軍事要地的制度。
“歲漕”是中國古代財政與物流體系的關鍵制度,通過定期水運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其曆史記載多見于宋代文獻,并延續至清代,體現了古代水利與運輸技術的結合。
歲漕(suì záo)是一個中文詞彙,由兩個漢字構成。
“歲”是由“禾”和“一”組成,其中“禾”是指稻谷,是部首。“漕”由“水”和“舟”組成,其中“水”是部首。
“歲”的筆畫數為四,“漕”的筆畫數為十。
“歲漕”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意味着歲月的流轉。在繁體中,它寫作“歲槽”。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有關“歲漕”的古代寫法主要以篆書體為主,而不同的朝代也可能有不同的寫法。
歲漕經年,時光荏苒。
歲漕年華、歲漕不息、歲漕如梭。
歲月流轉、時光飛逝、光陰荏苒。
永恒、永不變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