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理具的意思、理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理具的解釋

猶才識。《三國志·魏志·裴潛傳》“ 秀 ( 潛 子), 鹹熙 中為尚書僕射”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頠 ( 秀 子)理具淵博,贍於論難,著《崇有》《貴無》二論。”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理具”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才識,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理具”指學識與才能的兼備,常用于形容人具備淵博的學問和出色的思辨能力。該詞出自《三國志·魏志·裴潛傳》南朝宋裴松之注:“頠(裴潛之孫)理具淵博,贍於論難,著《崇有》《貴無》二論。”


字義分解

  1. 理(lǐ):

    • 本義為“治玉”,引申為事物的紋理、規律(如“木理”“肌理”)。
    • 進一步擴展為道理、事理(如“合理”“理屈”)。
    • 在學術語境中,可指自然科學或物理學(如“理科”)。
  2. 具(jù):

    • 本義為用具(如“農具”“文具”)。
    • 引申為具備、具有(如“初具規模”)。
    • 在人物評價中,可指才幹、能力(如“才具”“幹城之具”)。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古籍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例如:


補充說明

需注意,“理具”與現代漢語中“處理工具”等短語無直接關聯,其含義僅限于古漢語語境下的“才識”。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三國志》相關注釋或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理具

理具(lǐ jù)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理」是指事物的原因、道理、規律等意思;「具」則表示具備、具有的意思。綜合起來,「理具」的意思是具有理性、遵循原理或規律的事物或工具。

拆分部首和筆畫

「理具」的第一個字「理」,是由「王」(wáng)部和「裡」(lǐ)部組成。「王」部表示與王、玉有關的意義,「裡」部表示與内部、内在有關的意義。它的總筆畫數為11畫。

第二個字「具」,是由「廴」(yǐn)部和「口」(kǒu)部組成。其中「廴」部表示行走的意思,「口」部表示有關口舌、言語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為8畫。

來源

「理具」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中。它最早出現在《周禮·馮唐咎傳》一書中,用來形容一個人具有才智和能力。後來,這個詞逐漸被廣泛使用,并衍生出更多的引申意義。

繁體

「理具」的繁體字為「理具」,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理具」的寫法并不完全一樣。以「理」字為例,它在古代的寫法中,曾經存在過「理」字左邊帶「玉」字旁的寫法,表示與玉有關的意思。而「具」字在古代的寫法中,曾經存在過不帶「口」字旁的寫法,表示具備的意思。

例句

1. 他是一位具有理具的科學家,對複雜的問題總能找出合理的解決方法。

2. 通過學習,我們要鍛煉自己的理具,提高思維的清晰度和邏輯思維能力。

組詞

1. 理性(lǐ xìng):指合乎道理、符合邏輯的思維、行為。

2. 具備(jù bèi):指具有、擁有某種條件、品質或能力。

3. 理由(lǐ yóu):指說理、說明問題的理由或依據。

近義詞

1. 站得住腳的(zhàn dé zhù jiǎo de):指合乎道理、有說服力的。

2. 合理的(hé lǐ de):指符合常理、公正、合情合理的。

反義詞

1. 不合理的(bù hé lǐ de):指不符合常理、不公正、不合情合理的。

2. 無理的(wú lǐ de):指沒有道理、不講道理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