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機關運轉的中軸。比喻中央權力機關或相位。 唐 劉肅 《大唐新語·舉賢》:“嘗因夜卧,各言其志, 處俊 曰:‘願秉樞軸一日足矣。’” 宋 無名氏 《儒林公議》卷上:“ 範仲淹 入參宰政, 富弼 繼秉樞軸,二人以天下之務為己任。” 明 張居正 《恭述祖德》詩:“愚臣備樞軸,理道慚無裨。”
(2).喻中樞;中心。 章炳麟 《訄書·訂文》附《正名雜義》:“其切則襍舉散字以為用,未嘗一用字母部首,故樞軸繁亂而讀不可知。”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二七篇:“ 包拯 、 顔查散 而外,以他人為全書樞軸者,在先亦已嘗有。”
“樞軸”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綜合解析:
一、字面含義 指機械裝置中的核心轉動部件,如門窗轉軸或電子設備的連接機構。現代工業中常見于筆記本電腦鉸鍊、滑步車基座等場景,通過轉動件、彈性件和軸承座的組合實現開合功能。
二、比喻含義
三、現代延伸 作為成語使用時,強調事物關鍵性,如查字典網所述:“指中心或起決定性作用的人與事”。例句如“真理的樞軸”比喻思想體系的核心支撐。
注:該詞在不同語境中需結合具體領域理解,古代側重政治隱喻,現代更常見于機械工程領域。
《樞軸》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具有多重含義。最常見的意思是指一個事物的中心或關鍵部分,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或物在某個領域的重要地位。
《樞軸》由兩個字組成。它的部首是木,意味着與樹木有關。第一個字“樞”的部首也是木,而第二個字“軸”的部首是車。拆分後,它們的總筆畫數分别是8畫和15畫。
《樞軸》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周書・太公望》這個章節中。《太公望》是一個關于太公望做官治理和對國家發展的記錄,其中提到了“嗚呼!聖人之事于此而止,天地之樞軸(轉軸)矣。”這個引用中,樞軸被用來比喻位高權重的地位。
《樞軸》的繁體字是「樞軸」。
在古時候,樞軸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具體形式有樞軸、樞轸、樞軫等,但含義均相近。
1. 他是公司的樞軸,關系着整個團隊的運轉。
2. 這個會議是項目的樞軸,我們需要集中讨論和決策。
樞軸線、樞軸部件、樞軸承
關鍵、重要、中心
邊緣、次要、無足輕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