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純樸誠實。《晉書·孝友傳·許孜》:“ 孜 沒積年,其子尚在,性行純慤,今亦家於墓側。”《隋書·裴政傳》:“進位散騎常侍,轉左庶子,多所匡正,見稱純慤。” 明 宋濂 《孚中禅師信公塔銘》:“上嘗親幸寺中,聽師説法,嘉師言行純慤。”
純慤(chún què)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合成詞,其含義可從單字本義與古典文獻用例兩個層面解析。
字義溯源
“純”在《說文解字》中釋為“絲不雜”,引申為純粹、無雜質,如《論語·八佾》中“從之,純如也”指音樂和諧純粹。
“慤”通“悫”,《說文解字》注“謹也”,指誠實、忠厚,如《荀子·非十二子》中“其衣冠行僞,已同于世俗,而不知惡者,是學者之嵬、容也”,其中“容”即“慤”的假借,表端謹之意。
合成詞義
“純慤”結合二字本義,形容品性純粹而恭謹。古典文獻中多用于贊頌人物德性,如《後漢書·馬援傳》載“為人純慤,口無擇言”,強調其質樸無僞、言行一緻的特質。
現代使用範疇
現代漢語中,該詞多出現于文學創作或學術研究領域,用于描述傳統道德觀念中的理想人格。例如在儒家倫理研究中,常以“純慤”概括《禮記》中“君子慎獨”的修養境界。
(參考資料:漢語大詞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中華書局《說文解字注》、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
“純慤”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hún què,其結構由“純”(左右結構)和“慤”(上下結構)組成。以下是詳細解釋:
若需更全面的成語或例句,可參考古籍或專業辭書。
艾發桉樹本法邊茶蔽塞裁椷殘軍敗将産蓐癡惑恥罵淳行單舟電繞訪提鳳池山風魔九伯幹績紅小鬼黃綿環利通索彙展蹇廢講家洊擢捷捷戒命進學久傳舅公九經三史積微拘縻居遊鲲鲸柳陌花巷柳泣花啼麻肺湯麥秀寒逆勞朋酒之會偏執狂強詞奪正千山萬水青镂管青雲客情旨柔遠懷來濡首三重砂殼子身奇使君子蝕昴順帶讨服田毛拖鈎瓦面務光洩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