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匡振的意思、匡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匡振的解釋

扶助振興。《後漢書·荀彧傳》:“ 曹公 本興義兵,以匡振 漢朝 ,雖勳庸崇著,猶秉忠貞之節。”《晉書·諸葛恢傳》:“以君有莅任之方,是以相屈。四方分崩,當匡振圮運。政之所先,君為言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匡振"是一個較為書面化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構成它的兩個單字來理解,并結合典籍中的使用來闡釋其整體意義:

  1. 字義分解與核心含義:

    • 匡 (kuāng): 本義指方正、糾正。《說文解字》釋為“飲器,筥也”,後引申為端正、扶正、糾正、救助等義。在“匡振”一詞中,主要取其“扶正、糾正、救助”之意。來源:《說文解字》(中華書局,2013年影印本)。
    • 振 (zhèn): 本義為舉起、揮動。《說文解字》釋為“舉救也”。引申為奮起、興起、振興、整頓、救濟等義。在“匡振”一詞中,主要取其“振興、奮起、整頓”之意。來源:《說文解字》(中華書局,2013年影印本)。
    • 匡振: 将“匡”與“振”結合,其核心含義是扶助危局,使之得到糾正、整頓并重新振興起來。它強調在衰敗、混亂或危難之際,采取行動進行挽救、整頓,使其恢複秩序、生機或強盛。
  2. 典籍中的印證與用法:

    •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常用來描述對國家、朝綱、綱紀、風俗等的挽救與振興。
    • 例如,在描述挽救國家危亡時可用“匡振社稷”(扶正并振興國家)。《尚書·周官》有“匡其不及”之語,雖非直接使用“匡振”,但體現了“匡”在治理國家中的“糾正、輔助”作用。來源:《尚書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 又如,在整頓社會風氣或法紀時可用“匡振綱紀”(整頓并振興法紀綱常)。劉勰《文心雕龍》雖未直接使用“匡振”,但其《時序》篇論及文學對時代風氣的反映與影響,隱含了文化對世風的“振”的作用。來源:《文心雕龍注》(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
    • 《漢書》等史書中記載的能臣幹吏事迹,常包含其“匡振”地方或朝政的内容,意指他們糾正弊端,使局面得以恢複和振興。來源:《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點校本)。
  3. 現代理解與用法:

    • 在現代漢語中,“匡振”一詞使用頻率不高,屬于比較文雅、正式的詞彙。
    • 其含義依然側重于挽救危局、糾正偏差、重振旗鼓。可用于描述對衰敗的企業、混亂的組織、失序的領域等進行強有力的整頓和振興。
    • 例如:“新任領導力主改革,旨在匡振公司頹勢。” 或 “此政策有助于匡振行業風氣。”

“匡振”意指扶正挽救,整頓振興。它描述的是在事物處于衰微、混亂或危難狀态時,通過有力的幹預、糾正和整頓措施,使其擺脫困境,恢複秩序、生機或強盛的過程和結果。其核心在于“匡”(糾正、扶助)與“振”(振興、奮起)的結合,體現了積極的、建設性的挽救行動。

網絡擴展解釋

“匡振”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kuāng zhèn,其核心含義是扶助振興,多用于描述對國家、組織或事業的扶持與複興。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出處與用法

  1. 古代文獻:
    • 《後漢書·荀彧傳》提到曹操“興義兵以匡振漢朝”,指其扶助漢室複興。
    • 《晉書·諸葛恢傳》中,晉元帝言“當匡振圮運”,意為在亂世中振興國家。
  2. 現代語境:
    • 可用于企業、團隊或個人的複興,如“匡振瀕危産業”“匡振士氣”。

近義詞與反義詞


應用舉例

  1. 曆史場景:
    “曹公匡振漢朝,功勳卓著。”(《後漢書》)
  2. 現代場景:
    “通過技術革新,企業成功匡振市場地位。”

“匡振”強調通過主動的扶持與努力實現複興,常見于正式或文學語境。如需更完整的古籍用例,可參考《後漢書》《晉書》等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愛爾蘭人阿毗地獄傍薦便甯比句鼻上長逵道長争短跌跌動撼對案訪德繁會番異奉請焚裘羹元閣氣公劉夠受的光駕官統貫匈鬼錢駭人視聽涵星研龁龁郊畦嚼食界道進欵禁系錦軒雞瘟卷然空名告身老佛露禽曼聲難陀鬧着頑攀纏盤問七棱八瓣勤勩窮酸丘轲去日苦多姌嫋三五七言詩拾集視膳受支配四孔歲貢生踢斷門檻土地神瓁洛夏候鳥下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