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螭魚的意思、螭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螭魚的解釋

螭紐官印和魚符。古代帝王賜予貴官的兩種符信。代指官員。 清 曹寅 《遊仙詩》之六:“絳節朱旛奉起居,後前夾轂盡螭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螭魚是中國古代建築裝飾中的一種神獸形象,其含義與演變可通過以下要點解釋:

  1. 起源與佛教關聯
    螭魚的原型源自印度佛教中的摩羯魚(Makara),一種神話中的海獸,具有魚身、象鼻等混合特征。南北朝時期,隨着佛教傳入中國,摩羯魚與中國本土的鸱尾形象結合,形成“鸱魚”的稱謂。

  2. 建築功能與象征
    螭魚最初作為屋脊裝飾構件,位于正脊兩端,主要起固定瓦片、防風防雨的實用作用。因其形象融合了魚的特征,古人認為其能“吞火鎮水”,具有防火避災的象征意義。

  3. 形态演變

    • 早期:晉代至唐代多表現為魚尾狀,稱為“鸱尾”,尾部豎直或内卷,常見于雲岡石窟等佛教藝術中。
    • 後期:晚唐後逐漸演變為獸首魚身的混合形态,明代進一步龍形化,成為龍生九子中的“螭吻”,但仍保留部分魚的特征(如鱗片)。
  4. 文化内涵
    螭魚的形象融合了中印文化元素,既體現佛教護法神獸的威嚴,又承載中國龍文化的皇權象征。其背上常插寶劍,傳說為道教許遜真君所留,兼具鎮邪與穩固建築結構的雙重意義。

  5. 名稱辨析
    “螭魚”在不同文獻中亦作“鸱魚”“蚩吻”,實為同一裝飾構件在不同曆史階段的稱謂差異。明清時期多稱“螭吻”,而“螭魚”更側重其早期魚形特征的表現。

總結來看,螭魚是中國建築文化與外來宗教藝術結合的典型産物,其形态與功能的變遷反映了古代工匠對實用性與象征意義的巧妙平衡。

網絡擴展解釋二

螭魚是一個詞,意思是指中國神話中的一種傳說中的龍形生物。它是神獸中的一種,被認為具有神奇的力量和不可思議的能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螭字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分别是蟲部和魚部。它的總筆畫數是14畫。 來源:螭字最早出現在《爾雅》這本古代辭書中,據說是漢族先民創作的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名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螭魚被廣泛用于藝術和文學作品中,象征着祥瑞和吉祥。 繁體字:螭字的繁體字是螭。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螭字在古代的寫法與現在略有差異,但整體結構和意義基本相同。 例句:螭魚祥瑞,庇佑家宅。 (Chí yú xiángruì, bìyòu jiāzhái.) 組詞:螭龍、螭頭、螭形、螭獅等。 近義詞:龍、蟠龍、神龍等。 反義詞:魚、蛇、巨獸等。 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