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日計酬,臨時雇用的工人。《解放日報》1942.2.27:“包工頭的臨時雇工,如果是‘均工’(按日計工資),在機關中工作,吃機關的飯,則一般工作很松弛,每日工作實不足八小時。”
樂工。《新唐書·李綱傳》:“ 周家 均工樂胥不得預士伍,雖復妙如 師襄 ,才如 子野 、皆繼世不易業。” 宋 葉廷珪 《海錄碎事·音樂》:“均工,樂工也。 河間獻王 樂語有五均之官。”
均工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如下:
指均衡分配勞動力或工作量,強調勞動資源的合理配置與公平調度。古代多用于工程管理、徭役分配等場景,體現資源優化理念。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詞義構成
合成後指通過統籌實現勞動效率最大化。
來源:《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15年。
古籍例證
《孟子·滕文公上》提及“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隱含“均工”思想,即社會分工需各盡其能。後世《鹽鐵論》更直接主張“均工力役,平徭薄賦”,呼籲公平分配徭役。
來源: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年。
現代延伸
當代語境中,“均工”可指崗位輪換、任務均衡等管理策略,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為“合理分配工作,避免勞逸不均”。
(注:因古籍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紙質權威辭書;現代釋義參考《現代漢語詞典》官網釋義庫。)
“均工”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釋義,不同語境下含義存在差異:
一、現代常用釋義 指按日計酬的臨時工人,常見于20世紀中葉的文獻。例如《解放日報》1942年提到,包工頭雇用的“均工”每日實際工作時間不足八小時,屬于短期雇傭關系。
二、古代其他釋義
補充說明
當前網絡釋義多聚焦于臨時雇工的解釋,古代用法較少見。若需學術引用,建議核查《漢語大詞典》等權威工具書确認語境準确性。
卑窪草料出去初唐四傑除邪懲惡村原代溝當兔道砟颠沛颠顔兒大不由娘貳約覂駕封禅分贓撫綏萬方官樣詭激過分還如幻杳虎踞龍蟠江色簡濟棘地荊天積訛成蠹積官警惺舊識斂锷韬光流淌離樽龍尾道螺貝镆釾匿逃蚍蜉撼大樹平均主義棄暗投明期集費毬路阙齾桑苎翁澀勒上半晌韶鮮聖臣授人口實衰次說話中間隨包探符桃李遍天下鐵心腸停辛貯苦亡去文藝複興嗚噎小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