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驅逼劫掠。《舊唐書·吳元濟傳》:“ 汝州 、 許州 及 陽翟 人多逃伏山谷荊棘間,為其殺傷驅剽者千裡, 關東 大恐。”
“驅剽”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該詞出自《舊唐書·吳元濟傳》的記載:
“汝州、許州及陽翟人多逃伏山谷荊棘間,為其殺傷驅剽者千裡,關東大恐。”
此處描述唐代吳元濟叛亂時,百姓因被驅趕、劫掠而逃亡的慘狀。
部分資料(如)将“剽”單獨解釋為“剽竊”,但結合曆史語境,“驅剽”中的“剽”應理解為“劫掠”,而非現代漢語中的“抄襲”。因此,該詞更側重暴力掠奪行為,而非知識竊取。
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描述戰亂、叛亂時的暴力行為,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
“驅剽”強調以武力驅趕并實施劫掠,需結合曆史語境理解其含義。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舊唐書》原文或權威古籍注解。
《驅剽》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驅趕搶劫、掠奪。它是由兩個字組成,即“驅”和“剽”。
将《驅剽》拆分為兩個部首,其中“驅”部的部首是“馬”,“剽”部的部首是“刀”。根據筆畫,部首“馬”包含了3個筆畫,而部首“刀”則包含了2個筆畫。
《驅剽》一詞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最早出現在《易經·履卦》中。它意味着避免被搶劫和掠奪,保護自身免受侵害。
《驅剽》在繁體字中寫作「驅剽」。
在古代,漢字《驅剽》的寫法與現代寫法略有不同。部首“馬”在古代寫法中寫作“馬”,而部首“刀”則寫作“刂”。所以,古時候的寫法是「馬剽」。
1. 他通過加強安保措施來驅剽入侵者。
2. 那個村莊的居民團結一緻,驅剽了盜賊團夥。
1. 驅逐:驅趕、排除。
2. 剽竊:盜竊、抄襲。
1. 驅趕:驅逐、驅散。
2. 搶奪:掠奪、劫奪。
1. 接納:收納、接收。
2. 保護:防守、維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