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受。誕,語助詞。《書·微子之命》:“皇天眷佑,誕受厥命。”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五》:“惟皇天祐命烈祖,誕受方國。” 明 歸有光 《隆慶元年浙江程策四道》:“我 太祖 高皇帝 受天明命,誕受多方。”
“誕受”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較為統一,但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根據搜索結果綜合解釋如下:
“誕受”指接受,其中“誕”為語助詞(無實義),起強調或調整語氣的作用,“受”即接受。例如《尚書·微子之命》中“皇天眷佑,誕受厥命”即表示“承蒙上天眷顧,接受天命”。
典籍引用
詞性結構
“誕”單獨使用時可有“誕生”“虛妄”等含義(如“華誕”“荒誕”),但在“誕受”中僅為語氣詞;“受”則固定表示接受、承受。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提到“誕受”有“受贊揚或禮物”的引申義,但該說法缺乏古籍依據,可能是對“受”字現代用法的誤推。建議以古代文獻中的“接受”為準确釋義,使用時需注意語境差異。
“誕受”屬文言詞彙,多用于描述接受天命、使命或重要事物,現代漢語中可替換為“承受”“接納”等詞。如需引用古籍原文,需結合具體背景分析。
《誕受》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舉行慶祝儀式”或“接受慶賀”。這個詞通常用于描述宴會、紀念活動、頒獎儀式等慶祝事件。
誕(dàn)受(shòu)的部首分别是讠和受。誕受總共由十八個筆畫組成。
《誕受》一詞的來源可能來自于古代祭祀儀式,用來慶祝重要的節日或活動。在繁體字中,誕受的寫法為「誕受」。
在古代漢字中,誕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比如,晉朝的字典《說文解字》中,誕寫作「誕」,受寫作「叡」。古時候的漢字寫法隨着時間的流逝已經發生了變化。
1. 他們将在明天的晚宴上誕受他的到來。
2. 别忘了去參加我的生日慶典,我很期待能誕受你的祝福。
組詞:誕辰、誕生、受寵、受賞。
近義詞:慶賀、慶祝。
反義詞:拒絕、辭退。
希望以上内容滿足您的需求!【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