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蒐狩的意思、蒐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蒐狩的解釋

春獵為蒐,冬獵為狩,泛指狩獵。《穀梁傳·昭公八年》:“因蒐狩以習用武事,禮之大者也。” 唐 高適 《奉和李泰和鹘賦》:“幸耀光於蒐狩,承剪拂於樓臺。” 清 黃宗羲 《陳同亮刻胡傳序》:“由是而推,焉知朝聘、會同、崩薨、卒葬、雩社、禘嘗、蒐狩、城築之無錯誤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蒐狩是漢語中的一個古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源和古代文化背景兩方面解析:

  1. 字義分解

    “蒐”(sōu)本義指春季打獵,特指以圍獵形式捕捉未懷胎的禽獸,後引申為“聚集”“搜尋”,如《左傳》中“蒐乘補卒”即指聚集兵員。

    “狩”(shòu)泛指冬季打獵,也用于指代帝王巡視疆土,《爾雅》注“冬獵為狩”,後擴展為君主巡守的禮儀活動。

  2. 合成詞含義

    “蒐狩”合稱泛指古代按季節進行的狩獵活動,是重要的軍事演習與祭祀儀式。《春秋·穀梁傳》載“春曰田,夏曰苗,秋曰蒐,冬曰狩”,其中“蒐”“狩”分屬秋、冬兩季的狩獵名稱。後世亦以“蒐狩”統稱四時田獵,如《漢書》提及“講武蒐狩”,強調其練兵與祭祀功能。

  3. 文化延伸

    古代蒐狩活動與軍事訓練緊密結合,《禮記·月令》記載統治者通過狩獵“習戎備”,訓練士兵布陣與騎射能力。同時,獵獲的禽獸用于祭祀宗廟,體現“武事不忘敬神”的傳統禮制。


參考資料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3. 《春秋穀梁傳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4. 《漢書·刑法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蒐狩”是古代漢語中表示帝王狩獵活動的專有名詞,其含義及文化背景如下:

一、詞義解析

  1. 季節區分

    • 蒐(sōu):特指春季的狩獵活動,源于“春蒐”傳統。
    • 狩(shòu):指冬季的狩獵,如“冬狩”。
      二者合稱“蒐狩”,代表帝王按季節進行的射獵禮儀。
  2. 字義溯源

    • “蒐”本義為茜草(可作染料),因春季草木繁茂、獵物易尋,引申為春季狩獵。
    • “狩”從“犬”部,與獵犬相關,強調冬季捕獵的實用性。

二、曆史與文化意義

  1. 軍事演練功能
    古代帝王通過蒐狩訓練軍隊,如《穀梁傳》記載“因蒐狩以習用武事”,将狩獵與備戰結合。

  2. 禮儀象征
    作為“禮之大者”,蒐狩被納入國家典制,兼具祭祀與宣示權威的作用。唐代高適《奉和李泰和鹘賦》等文獻中均有提及其儀式性。

三、現代使用
該詞現已罕用,多出現于研究古代禮制或曆史文獻的語境中。需注意與“蒐獵”(泛指狩獵或搜求)區别,後者範圍更廣且不強調季節劃分。

别人正在浏覽...

闇合邊論别名閉門覓句柄政駁論不倦冊玺娼妓當街疊棊動片豆花反騰燔刑非偶奉候豐妍佛臘日杆棘各不相謀古墨黑足呂洪柯齎貣绛樹郊寒島瘦角子讦激近垧倦聽居盈開樽可着口敞糲飰遴登輪直魯文在手麪醬拏粗挾細齧齒目棚菊劈嗒拍嗒平楚葡萄牙騎驿忍俊戎落腮鬥庶氏束手束腳酸丁薙發亭皐外典韋娘蝸角蚊睫枵枵晞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