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疊棊的意思、疊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疊棊的解釋

堆疊棋子,高則易倒,比喻形勢危險。《文選·左思<魏都賦>》:“顧非累卵於疊棊,焉至觀形而懷怛。” 李善 注:“言其危懼易見,不俟觀形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疊棊(dié qí)是漢語中的一個古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将棋子堆疊起來,常用于比喻基礎不穩固、岌岌可危的狀态。以下是詳細釋義與文獻依據:


一、字義解析

  1. 本義為重複堆積,《說文解字》釋為“重也,積也”。

  2. 通“棋”,指棋子。《說文解字注》載:“棊,博棊也,從木其聲”,古代多指圍棋或博弈用具。

    組合為“疊棊”,字面即堆疊棋子,引申為脆弱而不穩定的結構。


二、文獻典源

該詞典出《淮南子·說林訓》:

“ 棧棧者易缺,疊棊者易踨(墜)。”

此句以“疊棊”比喻根基不牢的事物極易傾覆,成為後世引用典故。如宋代類書《太平禦覽》卷七五三引此句,強化其警示意義。


三、權威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第二版)釋義:

疊棊:堆積棋子。喻指形勢危殆,隨時可能崩潰。

例證:

《淮南子·人間訓》亦載:“積朽而焚木,疊棊而失策”,強調累積微小失誤終緻大禍。


四、文化引申

古代文人常以“疊棊”暗喻:

  1. 政權不穩

    如《後漢書·皇甫嵩傳》注引“危如疊棊”,形容統治根基動搖。

  2. 險象環生之境

    明代《徐霞客遊記》以“石峰疊棊”形容山勢層疊欲傾之狀。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第7卷,頁489。
  2. 《淮南子集釋》,中華書局,2010年,頁1023。
  3.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頁256。
  4. 《太平禦覽》,李昉等撰,中華書局影印本,卷753。

(注: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上述文獻可通過權威學術數據庫如中國基本古籍庫或圖書館查閱。)

網絡擴展解釋

“疊棊”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dié qí,屬于古代典故中的比喻表達。以下為詳細解釋:


字面與結構


比喻意義

形容形勢極其危險。典故源自春秋時期:

晉國大臣孫息為勸谏晉靈公停止建造九層高台,當衆疊起十二顆棋子,并在頂端放置九枚雞蛋,以此警示“工程耗資巨大,國家如疊棋般搖搖欲墜”。最終晉靈公醒悟。

這一行為後被引申為“事物因過度累積而處于崩潰邊緣”的象征。


文獻引用


現代應用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可類比“累卵之危”“危如累卵”等成語,強調對潛在危機的警示。

若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參考《說苑》《文選》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寶寶畢弋補角不諒不勝其苦成都平原穿屋垂缯醇确呲打點草架雕弛端明對景挂畫革剗灌沸鼓妖含春王豪酌洪辟歡語花繡尖團音僭溢基本絜令盡志窘惶聚議窺欲雷鼓棱棱栗栗梁山伯六朝金粉巒岚露處慕羨納貨潑皮貨淺幦嗛退喬行徑請僞起總鵲垆衢闾濡洩三腳架掃搭視察史德雙唇音水肥素發特典通顯通訊頹放頽垣敗井鮮摘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