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候的意思、奉候的詳細解釋
奉候的解釋
敬辭。恭候。《周書·儒林傳·盧誕》:“ 誕 與文武二千餘人奉候大軍。”《儒林外史》第二二回:“隻怕弟一出去,船就要開,不得奉候。” 魯迅 《書信集·緻徐懋庸》:“星期四(十七日)下午兩點,當在書店奉候。”
詞語分解
- 奉的解釋 奉 è 恭敬地用手捧着:奉觞(舉杯祝酒)。奉獻。奉祀。奉承(恭維,讨好。“承”讀輕聲)。 尊重,遵守:奉公守法。奉為圭臬(把某些言論或事物當作準則)。奉行故事(按老規定辦事)。 敬辭,用于自己的舉動涉
- 候的解釋 候 ò 等待:等候。候車室。候選人。守候。候補。候場。候審。候診。 看望,問好:伺候。問候。 時節:時候。氣候。候鳥。候蟲。 事物在變化中的情狀:火候兒。症候。 古代把五天稱為“一候”,現氣象學上仍沿
專業解析
“奉候”是現代漢語中表敬意的書面用語,其核心含義包含兩方面:一是指恭敬地等候對方,常見于正式場合的邀約或待客場景,例如“明日午時于寒舍奉候大駕”;二是指帶有謙遜态度的問候,多用于書信結尾表達關切,如“春寒料峭,伏惟奉候起居安吉”。
該詞的使用需注意以下語言特性:
- 敬辭屬性:“奉”字體現對受話人的尊敬,“候”字傳遞主動關切的态度,二字結合形成表敬複合詞,常見于傳統書信或禮儀性對話中。
- 語境適配:現代使用多見于正式文書、傳統節慶問候或文化場合,日常口語中已逐漸被“恭候”“靜候”等詞語替代,但在港澳台地區及海外華文書信中仍保持較高使用頻率。
- 結構解析:從構詞法看,“奉”為表敬語素,與“候”構成的并列式合成詞,遵循古代漢語中“敬語+行為動詞”的構詞規律,同類結構還有“奉送”“奉勸”等。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該詞屬于乙級書面敬語,建議在正式文書或需要體現文化涵養的場合使用。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修訂版)指出,其語用淵源可追溯至唐宋時期的文人尺牍,明清時期逐漸定型為固定敬辭。
網絡擴展解釋
“奉候”是一個漢語敬辭,主要用于表達對他人的恭敬等候或期待。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fèng hòu
- 注音:ㄈㄥˋ ㄏㄡˋ
- 含義:表示“恭候”,即恭敬地等待對方。常見于正式場合或書面語中,體現說話者的謙遜與尊重。
二、出處與用法
-
古籍引用
- 《周書·儒林傳·盧誕》中提到:“誕與文武二千餘人奉候大軍”,指恭敬迎接軍隊。
- 《儒林外史》第二二回:“不得奉候”,表達因故無法等候對方的歉意。
-
現代用例
- 魯迅在書信中寫道:“星期四下午兩點,當在書店奉候”,用于約定時間,體現禮貌。
三、現代應用
- 適用場景:正式邀約、書信往來或表達歉意時使用。例如:“明日中午,我在餐廳奉候您的光臨。”
- 注意:部分資料(如)将其擴展為“恭敬侍候”,但主流解釋仍以“恭候”為核心。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6的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百祉北侬彈擊釣弋彫殒地方自治而何燔炮分宵剛敏缟服宮坊觥羊慣渎鴻庠黃金盞昏暝江都角鱗窘色獗豎沮勸靠得诳言樂員粱菽臉紅耳赤隸變獵渭領聞理冤摘伏亹源迷君民言缪説木珊瑚南柯記撚具牛筋滂被乾端坤倪陗帆青竹飙乞巧氣意上肴審勘試闱石英霜災四履通晐通心獻計綫路纖彎弦轸枭景鞋腳錢寫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