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棘的意思、杆棘的詳細解釋
杆棘的解釋
喻愚頑。 元 郝經 《渾源劉先生哀辭并序》:“格言義訓,雖屢得聞,而頑鈍椎魯之資,桿棘而不入。是以塵心槁思,渴而未沃也。”
詞語分解
- 杆的解釋 杆 ā 較長的棍:杆子(a.長棍;b.方言,指揭竿而起的人;c.指結夥搶劫的土匪)。旗杆。桅杆。電線杆。 杆 ǎ 器物上像棍子的細長部分:杆秤(區别于台秤等)。筆杆兒。杆菌。 量詞,用于有杆的器物:
- 棘的解釋 棘 í 酸棗樹,莖上多刺;泛指有刺的苗木:荊棘。棘手(喻事情難辦)。棘刺。棘針。 針形的刺:棘皮動物。 古同“戟”,兵器。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杆棘”是一個較為冷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較為統一。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拼音:多數文獻标注為gǎn jí(如),但部分來源注音為gān jí(如),需結合語境判斷。
- 含義:比喻“愚頑”或“思想頑固”,多用于形容人難以接受教化或開導的狀态。
2.出處與用法
- 該詞最早見于元代郝經的《渾源劉先生哀辭并序》:“頑鈍椎魯之資,桿棘而不入。”
此句意為:愚鈍粗魯的資質,如同“杆棘”般難以被教化滲透。
- 現代使用極少,主要出現在古籍或文學研究領域。
3.詞源分析
- 杆:原指細長木棍,可引申為“堅硬”;
- 棘:指帶刺灌木(如荊棘),象征“難以接近”。
組合後強化了“頑固不化”的意象。
4.注意點
- 與常見詞“荊棘”(jīng jí,喻困境)不同,“杆棘”更側重對人的性格描述。
- 現代漢語中幾乎無實際用例,需謹慎使用。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标題:「杆棘」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
「杆棘」這個詞的意思是指植物的莖或樹枝上具有刺狀突起的部分。它由「木」部首和「音」部首組成,具體的筆畫為10畫。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簡單,是将植物莖或樹枝上的刺狀部分整合在一起形成的。
在繁體字中,《杆棘》的寫法和簡體字基本相同。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也是一樣的。由于繁體字的使用較為少見,所以大多數人更習慣使用簡體字來書寫。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杆棘」可能有一些不同的寫法。不過,筆者目前暫時沒有找到相關的古代字形數據。
我們來看看一個例句:「小心!這棵樹上有許多尖銳的杆棘,不要摸它。」
關于「杆棘」的組詞,可以有「棘手、荊棘、針棘」等。這些詞都與「杆棘」相關,形容了具有刺狀部分的植物。
與「杆棘」近義詞可以有「刺、刺狀、尖刺」等詞。它們也用來形容植物莖或樹枝上的刺。
至于「杆棘」的反義詞,有「光滑、平滑」等詞語。這些詞描述了沒有刺狀突起的植物。
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