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蒐狩的意思、蒐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蒐狩的解释

春猎为蒐,冬猎为狩,泛指狩猎。《穀梁传·昭公八年》:“因蒐狩以习用武事,礼之大者也。” 唐 高适 《奉和李泰和鹘赋》:“幸耀光於蒐狩,承剪拂於楼臺。” 清 黄宗羲 《陈同亮刻胡传序》:“由是而推,焉知朝聘、会同、崩薨、卒葬、雩社、禘尝、蒐狩、城筑之无错误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蒐狩是汉语中的一个古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源和古代文化背景两方面解析:

  1. 字义分解

    “蒐”(sōu)本义指春季打猎,特指以围猎形式捕捉未怀胎的禽兽,后引申为“聚集”“搜寻”,如《左传》中“蒐乘补卒”即指聚集兵员。

    “狩”(shòu)泛指冬季打猎,也用于指代帝王巡视疆土,《尔雅》注“冬猎为狩”,后扩展为君主巡守的礼仪活动。

  2. 合成词含义

    “蒐狩”合称泛指古代按季节进行的狩猎活动,是重要的军事演习与祭祀仪式。《春秋·穀梁传》载“春曰田,夏曰苗,秋曰蒐,冬曰狩”,其中“蒐”“狩”分属秋、冬两季的狩猎名称。后世亦以“蒐狩”统称四时田猎,如《汉书》提及“讲武蒐狩”,强调其练兵与祭祀功能。

  3. 文化延伸

    古代蒐狩活动与军事训练紧密结合,《礼记·月令》记载统治者通过狩猎“习戎备”,训练士兵布阵与骑射能力。同时,猎获的禽兽用于祭祀宗庙,体现“武事不忘敬神”的传统礼制。


参考资料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
  3. 《春秋穀梁传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4. 《汉书·刑法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蒐狩”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帝王狩猎活动的专有名词,其含义及文化背景如下:

一、词义解析

  1. 季节区分

    • 蒐(sōu):特指春季的狩猎活动,源于“春蒐”传统。
    • 狩(shòu):指冬季的狩猎,如“冬狩”。
      二者合称“蒐狩”,代表帝王按季节进行的射猎礼仪。
  2. 字义溯源

    • “蒐”本义为茜草(可作染料),因春季草木繁茂、猎物易寻,引申为春季狩猎。
    • “狩”从“犬”部,与猎犬相关,强调冬季捕猎的实用性。

二、历史与文化意义

  1. 军事演练功能
    古代帝王通过蒐狩训练军队,如《穀梁传》记载“因蒐狩以习用武事”,将狩猎与备战结合。

  2. 礼仪象征
    作为“礼之大者”,蒐狩被纳入国家典制,兼具祭祀与宣示权威的作用。唐代高适《奉和李泰和鹘赋》等文献中均有提及其仪式性。

三、现代使用
该词现已罕用,多出现于研究古代礼制或历史文献的语境中。需注意与“蒐猎”(泛指狩猎或搜求)区别,后者范围更广且不强调季节划分。

别人正在浏览...

悲顇碧筹吃准触网粗声粗气大叫殚褚怛然失色得失相半典度渡头蜚集丰馈風韻扶床赶得上旰食之劳更鼓怪石供广西关燧鹤林友护梯简畅检手检柙解腕尖刀机枸子觊豁景相禁护急痛稷禼竣尽恺恻恪遵侩卖枯龟烂若披掌兰苕离署鸾鸖露禽律度鸣钟食鼎漠然磨晚平下起股擎天一柱杞忧耎毳散犯设张史宬收揽题外题写藓驳小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