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武帝 時 蘇武 出使 匈奴 被扣,徙 北海 牧羊十九年。 昭帝 時 漢 使求釋 蘇武 , 匈奴 謊稱 蘇武 已死。使者曰:“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書,言 武 等在某澤中。” 蘇武 因此獲釋歸 漢 ·事見《漢書·蘇武傳》。後因以稱雁為“送書雁”。 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詩之一:“一聲何處送書雁,百丈誰家上瀨船。” 唐 李商隱 《雨》詩:“侵宵送書雁,應為稻粱恩。”
“送書雁”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成語,結合曆史典故和文學意象,具有以下多層含義:
指傳遞書信或信息的人或事物,常用于形容通過書信、網絡等方式傳遞信息的行為。其字面可理解為“送信的鴻雁”,源自古代用大雁傳遞書信的傳統。
成語與漢代蘇武牧羊的故事密切相關:
“送書雁”常見于古詩詞中,表達思念或信息傳遞的意境,例如:
如今,該成語可泛指信息媒介,如網絡、傳媒等,強調跨越距離傳遞信息的功能。例如形容互聯網為“數字時代的送書雁”。
《送書雁》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用鳥類送信。拆分部首和筆畫可以分為:送(亻+才),書(丨+幾),雁(隹+隹)。其中,“送”字的部首是亻(人),筆畫為2畫;“書”字的部首是丨(立),筆畫為4畫;“雁”字的部首是隹(鳥),筆畫為9畫。
《送書雁》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傳說故事。故事中,人們利用鳥類将書信送達遠方。這種方式不僅方便,而且迅速,因此也成為了一種寄托思念之情的象征。
繁體字的《送書雁》為「送書雁」。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與現代有所不同。以《送書雁》為例,漢字的古代寫法為「送書雁」。
以下是一些使用《送書雁》這個成語的例句:
1. 他親自将信裝入信封,準備好了送書雁。
2. 領導發來的命令,通過書信快速送達的的,就像一隻送書雁一樣。
在組詞方面,《送書雁》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1. 送禮:向他人贈送禮物。
2. 信雁:即送信的雁。
3. 信鴿:用于傳遞信件的鴿子。
近義詞可以有:飛鴿傳書、飛鴻踏雪。
反義詞目前并沒有一個确切的與《送書雁》相反的成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