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武帝 时 苏武 出使 匈奴 被扣,徙 北海 牧羊十九年。 昭帝 时 汉 使求释 苏武 , 匈奴 谎称 苏武 已死。使者曰:“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 苏武 因此获释归 汉 ·事见《汉书·苏武传》。后因以称雁为“送书雁”。 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诗之一:“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瀨船。” 唐 李商隐 《雨》诗:“侵宵送书雁,应为稻粱恩。”
“送书雁”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结合历史典故和文学意象,具有以下多层含义:
指传递书信或信息的人或事物,常用于形容通过书信、网络等方式传递信息的行为。其字面可理解为“送信的鸿雁”,源自古代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统。
成语与汉代苏武牧羊的故事密切相关:
“送书雁”常见于古诗词中,表达思念或信息传递的意境,例如:
如今,该成语可泛指信息媒介,如网络、传媒等,强调跨越距离传递信息的功能。例如形容互联网为“数字时代的送书雁”。
《送书雁》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用鸟类送信。拆分部首和笔画可以分为:送(亻+才),书(丨+几),雁(隹+隹)。其中,“送”字的部首是亻(人),笔画为2画;“书”字的部首是丨(立),笔画为4画;“雁”字的部首是隹(鸟),笔画为9画。
《送书雁》这个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故事中,人们利用鸟类将书信送达远方。这种方式不仅方便,而且迅速,因此也成为了一种寄托思念之情的象征。
繁体字的《送书雁》为「送書雁」。
在古时候,汉字的书写与现代有所不同。以《送书雁》为例,汉字的古代写法为「送書雁」。
以下是一些使用《送书雁》这个成语的例句:
1. 他亲自将信装入信封,准备好了送书雁。
2. 领导发来的命令,通过书信快速送达的的,就像一只送书雁一样。
在组词方面,《送书雁》可以组成以下词语:
1. 送礼:向他人赠送礼物。
2. 信雁:即送信的雁。
3. 信鸽:用于传递信件的鸽子。
近义词可以有:飞鸽传书、飞鸿踏雪。
反义词目前并没有一个确切的与《送书雁》相反的成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