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公蘖的别名。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石三·孔公蘖》﹝釋名﹞引 蘇恭 曰:“此蘖次於鐘乳,狀如牛羊角,中有孔通,故名通石。”
通石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複合詞,具體釋義需結合語境及專業領域判斷。以下為權威詞典與文獻中的解釋:
基本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記載,“通”有貫通、通達之義,“石”指岩石或礦物。兩字組合可表“貫通岩石的特性”,或指某種具備特殊穿透性質的礦物(《漢語大詞典》,1997年修訂版)。
中醫藥學定義
在《中華本草》中,“通石”為中藥材别名,指代具有利尿通淋功效的礦物藥,如滑石。其性味甘寒,歸膀胱經,主治小便不利、熱淋澀痛等症(《中華本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編,1999年)。
礦物學解釋
地質文獻中,“通石”可指透閃石(Tremolite),屬鍊狀矽酸鹽礦物,化學式為$mathrm{Ca_2(Mg,Fe)_5Si8O{22}(OH)_2}$$,常見于變質岩,呈纖維狀或柱狀晶體(《礦物學大辭典》,地質出版社,2005年)。
古籍中的特殊用法
清代《本草綱目拾遺》提及“通石”為石斛别稱,形容其“莖如竹,通直有節”,但此用法現代已罕用(《本草綱目拾遺》趙學敏著,1765年)。
“通石”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指孔公蘖的别名,屬于礦物類藥材。李時珍在《本草綱目·石三·孔公蘖》中解釋:“此蘖次於鐘乳,狀如牛羊角,中有孔通,故名通石”()。該名稱源于其形态特征——内部有孔洞相通的結構。
在唐代詩詞中,“通石”常被用于描寫自然景觀:
建議進一步查閱《本草綱目》原文或唐詩注解以獲取更詳盡的文獻依據。
案比拔茅連茹榜題别開一格不成體統慘號超世絶倫秤房赤立畜道賜憐粗虜彫饬動蕩不安洞鑒廢興陡上訪壟分務綱商幹燥器刮平含俱録會盟今蟬蛻殼禁牒計研心算镌谯湨梁铠仗寬泰愣頭兒青涼鞋瞭如麗正龍飛榜龍箕履冰狐驢熊漫不加意秒針納贽潛心欺忽熱突突日記帳軟腳酒扇月山陬海噬神質踏索同出一轍頹垣敗壁衛幕問墜五分香騎相谑潇疏小異息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