醁醽的意思、醁醽的詳細解釋
醁醽的解釋
美酒名。 南朝 宋 劉道荟 《晉起居注》:“﹝ 穆帝 ﹞ 升平 二年,正月朔,朝會,是日賜衆客醁醽酒。” 唐 李賀 《示弟》詩:“醁醽今夕酒,緗帙去時書。” 清 龔自珍 《京師春盡夕大雨書懷曉起柬比鄰李太守威吳舍人嵩梁》詩:“不如復飲求醁醽,人飲獲醉我獲醒。”
詞語分解
- 醁的解釋 醁 ù 美酒:“多酤新豐醁”。 筆畫數:; 部首:酉; 筆順編號:
- 醽的解釋 醽 í 〔醽醁( ?)〕美酒名,如“密宴既集,醽醽不撤。” 筆畫數:; 部首:酉;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醁醽(lù líng),是一個漢語詞彙,特指古代的一種美酒。其詳細解釋如下:
-
詞義核心:美酒名
- “醁醽”在古代文獻中主要指一種色澤碧綠、品質上乘的醇酒。它并非泛指所有美酒,而是有特定指向的一種名酒。其名稱可能源于産地或釀造特色。
- 該詞常作為美酒的代稱或美酒的泛稱出現在詩詞歌賦中,用以形容酒的名貴與醇美。
-
來源與典故
- 源自酃酒: 普遍認為“醁醽”最初指的是産于古代衡陽(今湖南省衡陽市)酃湖(一說在今衡陽市東,一說在今衡陽市南)一帶的酃酒(或稱酃渌酒)。這種酒在南北朝時期以前非常著名。
- 文獻記載:
- 《文選·左思〈吳都賦〉》: “飛輕軒而酌綠酃” 一句中的“綠酃”,李善注引《湘州記》解釋為:“湘州臨水縣有酃湖,取水為酒,名曰酃酒。” 這裡的“綠酃”即指綠色的酃酒,與“醁醽”同義或密切相關。
- 《本草綱目》: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酒》中引用了《吳都賦》的“綠酃”并提到:“酃,一作醽。” 同時引用了《荊州記》關于渌水(在湖南資興)釀酒的内容,指出“酃湖、渌水皆在衡東”,并将“酃渌”或“醽醁”作為美酒的代表。
- 名稱演變: “醁醽”也寫作“醽醁”、“綠酃”、“酃渌”、“醽渌”等,均指同一種或同一類名酒。
-
文化内涵與象征
- 在古典文學中,“醁醽”常被用來象征珍貴、醇厚的美酒,是文人雅士宴飲、抒懷時追求的高品質飲品。
- 例如唐代詩人李賀在《示弟》詩中寫道:“醁醽今夕酒,缃帙去時分”,用“醁醽”指代美酒。
- 其碧綠的色澤(“綠酃”)是其顯著特征之一,也增添了其美感與獨特性。
“醁醽”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背景的詞彙,專指古代産于湖南衡陽酃湖(或渌水)地區的一種名貴綠色美酒(酃酒)。它不僅是美酒的具體名稱,也常作為美酒的代稱出現在文學作品中,象征着酒的醇美與珍貴。其名稱源于産地,有多種書寫形式(如醽醁、綠酃、酃渌等),是中國古代酒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符號。
主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 “醁醽”、“醽醁”詞條釋義及書證。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 “醽”、“醁”相關詞條釋義及引文。
- 《本草綱目·谷部·酒》(李時珍著) - 對酃酒(醁醽)産地、名稱由來的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
“醁醽”是一個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實際更常見的寫法是“醽醁”(líng lù),指古代的一種美酒。以下為詳細解釋:
-
單字釋義
- 醁(lù):本義為美酒,特指古代醴泉地區釀造的酒。
- 醽(líng):原指綠色的酒,後泛指名貴酒類,常與“醁”連用。
-
組合含義
“醽醁”合稱代指古代名酒,最早見于《抱樸子·知止》的“密宴繼集,醽醁不撤”,形容宴會中持續供應的佳釀。其釀造工藝複雜,常被文人用于詩詞中象征高雅生活,如唐代李賀《示弟》中“醽醁今夕酒,缃帙去時分”。
-
文學與文化關聯
該詞多出現于古籍與詩詞,例如《紅樓夢》提及“萬豔同杯(悲)”酒即以“醽醁”為原型,暗喻富貴與虛幻。
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學作品集。
别人正在浏覽...
安琪兒白頭相守扁擔星稱位翅人遲重楚荊逮親丹道電迅凋刓跌腳絆手逗號對牀遁路罰規發函樊籬幹翼高情觥爵篝燈呵凍鬼國寒盟宏豁蛟室擊拊吉亨驚咤糾檢矩臬舉直措枉開目寬曠掠過冷節漓猾禮将零挑率法緑頭巾面斥岐出輕舫青眸輕恌傾望求羊阙事人員溽夏攝影侍行隨驸厗奚蔚炳向注見世報小敍襲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