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絲縧的意思、絲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絲縧的解釋

絲編的帶子或繩子。 唐 賀知章 《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緑絲縧。”《紅樓夢》第一○九回:“﹝ 妙玉 ﹞身上穿一件月白素綢襖兒,外罩一件水田青緞鑲邊長背心,拴着秋香色的絲縧,腰下繫一條淡墨畫的白綾裙。” 郭小川 《鄉村大道》詩一:“哦,鄉村大道,又好像一根根金光四射的絲縧!所有的城市、鄉村、山地、平原,都叫它串成珠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絲縧”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絲線編織的帶子或繩子,常用于古代服飾(如道袍、圍裙)的裝飾或固定。例如《紅樓夢》中妙玉的裝束“拴着秋香色的絲縧”,即用絲縧束腰,體現古典衣飾的雅緻。

二、文學意象

  1. 自然景物的比喻:賀知章《詠柳》名句“萬條垂下綠絲縧”,将柳條比作綠色絲帶,形容其柔美輕盈的形态,賦予自然景物詩意美感。
  2. 情感的象征:古代絲縧常用于禮贈裝飾,象征深情厚誼,如親友間饋贈的賀禮常以絲縧點綴,表達祝福。

三、曆史與用途

四、現代延伸

如今“絲縧”更多用于文學創作或傳統服飾複刻中,保留其古典韻味。例如郭小川詩句以“絲縧”比喻鄉村道路,串聯起城市與自然。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典詩詞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絲縧》的意思

《絲縧》是指用絲線織成的帶子或繩子,通常用來束發或作為裝飾性的材料。

拆分部首和筆畫

《絲縧》的部首是絲字邊上的絲部,共有右邊的絲字頭部5畫。

來源

《絲縧》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族的文化。絲縧作為一種貴重的織物,在古代被廣泛使用,不僅用于服飾,還用于裝飾和禮儀用途。

繁體

《絲縧》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絲縧」。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表示《絲縧》的漢字寫法有一些變化。例如,東漢的《說文解字》中寫作「絲縧」,而現代簡化字則為「絲縧」。

例句

1. 她佩戴着一條精美的絲縧,顯得端莊而優雅。

2. 這條絲縧是我祖母親手編織的,代代相傳,寓意着家族的團結和繁榮。

組詞

絲線、絲綢、絲路、絲帶

近義詞

絲帶、緞帶

反義詞

鐵鍊、繩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