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屋山的意思、屋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屋山的解釋

(1).屋脊。 唐 韓愈 《寄盧仝》詩:“每騎屋山下窺瞰,渾舍驚怕走折趾。”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二:“民有比屋居者,忽作高屋,屋山覆蓋鄰家,鄰家訟之,謂他日且占地。”

(2).泛指屋頂。 宋 範成大 《中秋無月複次韻》:“屋山從捲 杜陵茅 ,門徑慵芟 仲蔚 蒿。”

(3).指緊靠屋脊左右兩側的山牆。 宋 周紫芝 《竹坡詩話》:“頃時有數道人來丐食,拒而不與,乃題詩屋山而去。”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四》:“夜大風雨,有雷火自屋山穿過,如電光一掣然,牆棟皆搖。”原注:“近房脊之牆謂之屋山,以形似山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屋山”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1.屋脊

指房屋頂部最高處的橫向隆起結構。例如唐代韓愈在《寄盧仝》中描述“每騎屋山下窺瞰”,這裡的“屋山”即指屋脊。宋代陸遊的筆記中也提到“屋山覆蓋鄰家”,進一步印證了這一含義。

2.泛指屋頂

在更廣泛的語境中,“屋山”可代指整個屋頂。如宋代範成大詩句“屋山從捲杜陵茅”,即以“屋山”指代屋頂部分。

3.緊靠屋脊的山牆

特指房屋兩側靠近屋脊的牆體(即山牆)。《儒林外史》中“屋山頭倒了半邊”的描寫,便是指山牆倒塌。


補充說明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詩詞及方言用法,涵蓋建築結構與文學意象的雙重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二

屋山

屋山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屍部和山部,共有11個筆畫。

屋山一詞的來源,最早可追溯到《詩經》中的《邶風·屋下》:“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屋,于屋室傍。王孫以父穀,與父季同好。” 周代時,将屋下和屋室即以義詞合成屋山。這個詞語中的“屋”指的是房屋,“山”則代表高大的山峰。

在繁體字中,屋山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屋山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說文解字》中記載的古代屋山字形是以下:屋山字由一個象征“屋”形的部分和一個代表“山”形的部分組成。

以下是一些關于屋山的例句:

  1. 這座房子背靠着屋山,風景十分美麗。
  2. 他住在屋山腳下,每天早上都能享受清新的空氣。
  3. 屋山高聳入雲,令人驚歎不已。

一些與“屋山”相關的組詞有:屋脊、山嶺、山腰。

與“屋山”相近義的詞語有:樓山、台山、丘山。

與“屋山”相反義的詞語有:水澤、水川。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