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誦書的意思、誦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誦書的解釋

讀書或背書。《列子·仲尼》:“ 顔回 重往喻之,乃反 丘 門,弦歌誦書,終身不輟。” 晉 王嘉 《拾遺記·後漢》:“ 劉向 於 成帝 之末,校書 天祿閣 ,專精覃思。夜有老人,着黃衣,植青藜杖,登閣而進,見 向 暗中獨坐誦書。” 元 王逢 《懷哲操》:“朝堂兮誦書,思君陳兮履絇。”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誦書”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òng shū,其核心含義為讀書或背書。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詞源與出處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次出現,例如:

  1. 《列子·仲尼》記載顔回“弦歌誦書,終身不輟”,體現通過誦書深化學習。
  2. 晉代王嘉《拾遺記》描述劉向“暗中獨坐誦書”,展現專注誦讀的場景。

三、用法與演變

四、例句說明

“誦書”不僅指具體的朗讀行為,更承載了古代文人治學、修身的精神内涵。其用法跨越經典學習、生活場景及文學表達,具有多重文化意蘊。

網絡擴展解釋二

誦書

誦書,是漢語詞彙,同時也可以視作動詞。它的意思是指讀書時以語言發聲,将書中的文字内容傳達出來。

拆分部首和筆畫:誦書的拆分部首是讠部,它的筆畫數量為12。

來源:《誦書》一詞的來源可追溯至《莊子·養生主》:“故誦數車載之載書,将誦之也。”在古代,人們在讀書時常常出聲誦讀,以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書中内容,因此有了“誦書”這一說法。

繁體:《誦書》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誦書」。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誦」在古文中通常寫作「頌」,而「書」的古文寫法是「書」。

例句:1. 他每天都誦書讀得聲嘶力竭。2. 我喜歡誦書,因為能夠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組詞:朗誦、誦讀、誦經、誦念。

近義詞:朗讀、背誦、詠誦。

反義詞:默讀、閉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