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routing;pour liquid mortar to fill crevices] 把水泥、灰漿等灌入砌塊磚石之間的空隙中,使之凝結堅固
(1).指疱疹中的液體變成膿,使疱疹在皮膚表面凸起,多見于天花或接種的牛痘。《醫宗金鑒·痘疹心法要訣·灌漿險證》:“灌漿漿清不按期,行遲收早總非宜。”原注:“痘當灌漿之時,漿清不濃,及不按期而漿行遲者,皆氣血虛也。”《儒林外史》第六回:“那小孩子出起天花來……不能灌漿,把 趙氏 急得到處求神許願。” 魯迅 《書信集·緻母親》:“前給 海嬰 種了四粒痘,都沒有灌漿。”
(2).饅頭的别稱。《事物異名錄·飲食·饅頭》引《彙苑詳注》:“玉柱、灌漿,皆饅頭之别稱也。”
(3).糧食作物快成熟時,養料大量輸入子房,使胚乳逐漸發育成漿液狀的過程。
(4).把水泥、灰漿等灌入砌起來的磚石之間的空隙中,使之凝結堅固,稱為灌漿。
灌漿是一種土木工程技術,指通過壓力将漿液(如水泥漿、化學材料等)注入地基、建築結構或岩土體的縫隙中,以增強其整體性、抗滲性和穩定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灌漿的核心目的是填充空隙、加固結構。通過将固化材料(水泥、環氧樹脂等)注入裂縫或孔隙,形成連續密實的固結體,從而提高地基承載力、修複結構缺陷并防止滲漏。
灌漿側重填充修複(如結構表面缺陷),而注漿更強調高壓深層加固(如地層處理)。實際工程中兩者常結合使用。
在農業中,“灌漿”也指作物成熟期養分向籽粒輸送的過程;醫學上則指疱疹膿化現象。
如需進一步了解灌漿工藝或案例,可參考、3、5等來源。
灌漿是指将液體或半固體物質注入某一物體内部,以填充空隙或增加物體的密度、強度或穩定性。這個詞常常用于建築工程、地質勘探等領域。
灌漿的部首是水(氵),共有11畫。
灌漿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根據漢字的演變,灌漿的古時候寫法為「灌漿」。在繁體字中,灌漿的寫法為「灌漿」。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常常與現代略有差異。在古代,灌漿一詞的寫法為「灌漿」,其中的「漿」字使用了「氵(水的部首)」和「匠」的組合,表示在水中添加或注入某種物質。
1. 這座建築物的柱子已經腐朽,需要進行灌漿以增加其穩定性。
2. 在地基施工之前,工人們将進行地基灌漿,以填補土壤中的空隙。
3. 地質勘探師利用灌漿技術進行岩石強度測試。
1. 水泥灌漿:指使用水泥作為灌漿材料進行填充。
2. 地基灌漿:指在地基施工過程中使用灌漿技術來加固土壤。
3. 岩石灌漿:指利用灌漿技術對岩石進行加固或測試。
注漿、灌注。
排漿、清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