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被偷盜、搶劫的財物的清單。《西遊記》第九七回:“既劫去財物,又害了父親,此情何毒!待天明到府裡遞失狀坐名告他。”《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一:“知縣看了狀子,問了來歷,見是人命盜情重事,即時批準,地方也來遞失狀。”
“失狀”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指被偷盜或搶劫的財物清單,屬于古代法律文書用語。例如: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擴展為形容人失去往日風采、狀态衰敗,結構為動賓式成語。例如:
建議結合具體文本判斷詞義,優先考慮其傳統含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西遊記》《初刻拍案驚奇》等原著。
失狀是一個詞語,形容詞。表示喪失了文采或形象上的不完整、不美觀。
失狀的部首是疒(病字邊旁),由6畫組成。
失狀是現代漢語詞彙,沒有明确的曆史來源。在繁體字中,失狀的寫法是「失狀」。
根據古代字書所記,失狀在古時候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
1. 他的發型真是失狀,看起來非常淩亂。
2. 她的衣着整潔大方,絕不會給人留下失狀的印象。
失态、失色、失措、失望、失聰
不整、狼狽、不堪、不雅、難看
整齊、完美、美觀、得體、得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