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項羽的意思、項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項羽的解釋

[Xiang Yu] (前 232—前202) 秦下相(今江蘇宿遷西南)人,名籍,字羽,楚國貴族出身。秦二世元年(前 209 年)從叔父項梁在吳中(今江蘇蘇州)起義,項梁戰死後他殺宋義,率軍渡河救趙,巨鹿一戰摧毀章邯的秦軍主力。秦亡後稱西楚霸王,實行分封制,封六國貴族為王。後與劉邦争做帝王,進行了四年的楚漢戰争,公元前 202 年兵敗,在垓下(今安徽靈壁南)烏江邊自6*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項羽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項羽”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信息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泗水郡下相縣(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将項燕之孫。秦末著名軍事家、政治家,以“西楚霸王”稱號聞名,是秦漢之際推翻秦朝統治的核心人物之一。

二、主要事迹

  1. 反秦起義
    公元前209年隨叔父項梁在會稽(今江蘇蘇州)起兵,響應陳勝、吳廣起義。項梁戰死後,殺宋義奪兵權,率軍渡河救趙,以“破釜沉舟”戰術在巨鹿之戰中殲滅秦軍主力,奠定反秦勝利基礎。

  2. 分封諸侯
    秦亡後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徐州),分封十八路諸侯,恢複戰國時期分封制,引發諸侯矛盾。

  3. 楚漢戰争
    與劉邦争奪天下,雖前期屢勝,但因戰略失誤(如鴻門宴放走劉邦)、政治短視(如火燒鹹陽、不擅用人),最終兵敗垓下,突圍至烏江自刎。

三、性格與評價

  1. 軍事天才
    善用“兵形勢”戰術,巨鹿之戰以少勝多,被李晚芳評為“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2. 政治短闆
    缺乏長遠政治眼光,焚毀秦宮、屠殺降卒(如坑殺20萬秦軍),導緻民心盡失,被後世稱為“軍事天才,政治白癡”。

四、曆史影響

五、相關延伸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史記·項羽本紀》或權威曆史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項羽

《項羽》是一個名詞,指中國曆史上著名的軍事将領項羽。

拆分部首和筆畫

《項羽》的拆分部首是“⺮”和“⺶”,分别位于字的左側和右上方。在筆畫上,它總共有21畫。

來源

《項羽》這個詞來源于古代傳說和曆史文獻,項羽是中國西漢末年的名将、起義軍領袖。他曾與劉邦進行戰争,最終失敗,選取了一種壯烈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繁體

《項羽》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為“項羽”。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項羽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體的形狀和部首結構與現代漢字基本保持一緻。

例句

1. 領導謀劃了一次像項羽一樣英勇而壯烈的戰鬥。

2. 他的情況就像項羽一樣,陷入絕境後隻能做出了一個偉大的決定。

組詞

項羽可以和其他詞組成一些有關曆史和軍事的詞彙,如:

1. 項軍:指項羽領導的軍隊。

2. 項鬥:指項羽的武器。

近義詞

近義詞和項羽有類似義義的詞語包括:蕭何、王濬。

反義詞

與項羽相對的反義詞是劉邦,他們兩個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對立勢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