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唐的意思、四唐的詳細解釋
四唐的解釋
指初 唐 、盛 唐 、中 唐 、晚 唐 。原為舊時對 唐 詩的分期。 明 高棅 《〈唐詩品彙〉總叙》:“至于聲律興象,文詞理緻,各有品格高下之不同,畧而言之,則有初 唐 、盛 唐 、中 唐 、晚 唐 之不同。”參見“ 三唐 ”。
詞語分解
- 四的解釋 四 ì 數名,三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肆”代):四方。四邊。四序(即“四季”)。四體(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隸、篆四種字體)。四庫(古籍經、史、子、集四部的代稱。亦稱“四部”)。四君子
- 唐的解釋 唐 á 誇大,虛誇:荒唐。唐大無驗。 空,徒然:功不唐捐(功夫不白費)。 傳說中的中國朝代名,堯所建。 朝代名:唐代。唐詩。唐僧。唐人。唐三彩。後唐。 古代朝堂前或宗廟門内的大路。 古同“螗”,指蟬。
專業解析
"四唐"是中國文學史,尤其是唐詩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分期概念,指将唐代詩歌發展曆程劃分為四個主要階段。這種分期方式源于對唐代詩歌風格、流派、代表詩人及其成就的演變規律的總結,被後世廣泛接受和沿用。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 四唐的基本定義與分期
"四唐"具體指:
-
初唐:指唐朝建立(公元618年)至唐玄宗先天年間(約712年)的時期。這是唐詩的奠基和初步發展階段。
- 特征:承襲六朝及隋代詩風,宮廷詩盛行,講求辭藻華麗、對仗工整;同時,以"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和陳子昂為代表,開始突破宮廷詩風,題材有所擴大,風格趨向剛健清新,為盛唐詩歌的繁榮奠定了基礎。陳子昂提倡"漢魏風骨"和"風雅興寄",影響深遠。
- 代表詩人:上官儀、"文章四友"(李峤、蘇味道、崔融、杜審言)、沈佺期、宋之問(确立律詩格律)、"初唐四傑"、陳子昂等。來源參考:[《中國文學史》(袁行霈主編)];[《唐詩鑒賞辭典》序言部分]
-
盛唐:指唐玄宗開元元年(713年)至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左右,約半個世紀。這是唐詩發展的頂峰,成就最為輝煌。
- 特征:詩歌題材廣闊,風格多樣,意境雄渾,情感奔放,語言自然流暢,藝術技巧高度成熟。山水田園詩派和邊塞詩派并立,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創作方法都達到高峰。
- 代表詩人:李白(浪漫主義代表)、杜甫(現實主義代表,被譽為"詩聖")、王維、孟浩然(山水田園詩派代表)、高適、岑參(邊塞詩派代表)、王昌齡、王之渙等。來源參考:[《滄浪詩話·詩辨》(宋·嚴羽)];[《新唐書·文藝傳》相關評述];[《中國文學史》(袁行霈主編)]
-
中唐:指唐代宗大曆元年(766年)至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的時期。這是唐詩在盛唐高峰後的演變與開拓期。
- 特征:詩壇流派紛呈,風格多元化。詩人們一方面繼承盛唐傳統,另一方面力求新變,探索新的題材和表現手法。社會政治題材增多,諷喻精神增強;藝術上更重技巧錘煉和意境營造。
- 代表詩人:白居易、元稹(倡導"新樂府運動",強調詩歌的社會功能)、韓愈、孟郊、賈島(尚奇險、重苦吟)、柳宗元、劉禹錫、李賀(風格奇崛瑰麗)等。來源參考:[《中國文學史》(袁行霈主編)];[《唐才子傳》相關詩人傳記]
-
晚唐:指唐文宗開成元年(836年)至唐朝滅亡(907年)的時期。這是唐詩的夕陽返照期。
- 特征:社會動蕩加劇,詩歌整體氣勢減弱,感傷情緒彌漫。藝術上更趨精工雕琢,追求形式美和辭藻美,懷古詠史詩和愛情詩成就較高。部分詩人繼承杜甫、李賀的某些風格,或追求隱逸情趣。
- 代表詩人:杜牧、李商隱(并稱"小李杜",藝術成就極高)、溫庭筠、韋莊、皮日休、陸龜蒙、聶夷中等。來源參考:[《中國文學史》(袁行霈主編)];[《唐詩品彙》(明·高棅)對晚唐詩人的評述]
二、 四唐分期的重要意義
- 揭示發展脈絡:"四唐"分期清晰地勾勒了唐詩從承襲、繁榮、演變到式微的完整發展軌迹,有助于理解唐詩藝術風格和審美趣味的變遷。
- 把握時代特征:每個分期都與特定的社會政治背景、文化思潮緊密相連,反映了不同時代的精神風貌和詩人群體心态。
- 定位詩人成就:将詩人置于特定的分期中,有助于理解其創作背景、藝術淵源和曆史地位。
- 指導鑒賞研究:為唐詩的鑒賞、批評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曆史框架和理論依據。
"四唐"是研究唐詩史的核心分期概念,它依據詩歌藝術自身的發展規律和社會曆史背景,将唐代詩歌劃分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鮮明的時代特征、代表詩人群體和獨特的藝術風貌,共同構成了輝煌燦爛的唐詩藝術殿堂。這一分期體系由宋元明清的學者(如嚴羽、高棅等)逐步提出和完善,已成為中國文學史研究的經典範式。來源參考:[《中國文學批評史》(王運熙、顧易生主編)相關章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對相關詩集的評述]
網絡擴展解釋
“四唐”是舊時對唐詩發展階段的劃分,指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時期。這一概念源于南宋嚴羽的《滄浪詩話》,經元代方回、楊士弘等人發展,最終由明代高棅在《唐詩品彙》中确立。
具體分期與特點:
-
初唐(618-712年)
唐代開國至唐玄宗先天元年,以“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為代表,詩歌風格逐漸擺脫六朝绮麗文風,奠定律詩基礎。
-
盛唐(713-755年)
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唐詩的黃金時代。李白、杜甫、王維等大家湧現,題材廣泛,風格雄渾豪放,藝術成就達到巅峰。
-
中唐(756-824年)
安史之亂後至唐穆宗長慶年間。白居易、韓愈、柳宗元等詩人關注社會現實,詩歌風格趨于多樣,既有新樂府運動的寫實,也有奇崛險怪的探索。
-
晚唐(825-907年)
唐敬宗寶曆年間至唐亡。李商隱、杜牧、溫庭筠等詩人作品多感傷時局,語言精緻含蓄,形式技巧更加成熟。
意義與争議:
- 文學史價值:四唐說反映了唐詩隨時代演變的脈絡,成為研究唐代詩歌的重要框架。
- 分期依據:不僅基于政治變遷,更注重詩歌風格、題材的轉變,但具體時間界限存在學術争議。
(注:部分網頁提到“四唐”指四位詩人,但主流觀點以分期為主,此處采用權威性更高的分期解釋。)
别人正在浏覽...
襃益鼈令避君三舍闡幽明微陳平宰社赤閑白閑傳衣鉢錯認顔标打磕铳擋車奠酹定功豆腐腦兒短價俸饷浮套婦翁坩貝羅高深晷昃核發曷若華藏世界黃天霸剪燭西窗京學金花箋舉措裾裾诓惑離騷隆長鹿角落然路在口邊沒身鬧镬铎拼裝僻字澀句寝庭呿嗋壤陛三仕商務辦事處山字牲牷朔土輸委四馬攢蹄僮然頭會箕斂投向突沖退丁萎奴公武考五射舞台藝術蟹椴卸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