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傳衣鉢的意思、傳衣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傳衣鉢的解釋

謂傳授佛法。衣,袈裟;缽,食具。佛教禅宗自初祖至五祖皆以衣缽相傳,作為傳法的信證,六祖以後不再傳。後亦泛稱師徒傳授繼承。《宋史·範質傳》:“﹝ 質 ﹞舉進士時, 和凝 以翰林學士典貢部,覽 質 所試文字,重之,自以登第名在十三,亦以其數處之。貢闈中謂之‘傳衣鉢’。” 宋 姚寬 《西溪叢語》卷下引 馮當世 《贈彭器資詩》:“當時已自傳衣鉢,羞媿猶為食肉僧。”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傳衣鉢”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文化深度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本義與宗教淵源

“傳衣鉢”原指佛教禅宗師徒傳承佛法的信物制度。其中“衣”為袈裟,“鉢”是僧侶食具,象征法脈正統。據記載,禅宗自初祖達摩至五祖弘忍均以衣鉢為傳法憑證,但六祖慧能後不再延續此形式,以避免對物質信物的執着。

二、詞義演變與擴展

隨着時間推移,該詞逐漸泛化為學術、技藝等領域的師徒傳承。如提到唐代李商隱詩句“自蒙半夜傳衣後”,即用此典表達對師承的珍視;宋代《西溪叢語》引馮當世詩“當時已自傳衣鉢”,則指學問的承繼()。

三、文獻例證

  1. 宗教記載:《宋史·範質傳》記載科舉考官和凝以“傳衣鉢”比喻選拔繼任者()。
  2. 文學化用:黃庭堅“祖師有記傳衣”暗喻文化傳承(),範文瀾《中國通史》更将韓愈學派比作“傳衣”脈絡()。

四、現代使用場景

今多用于非宗教領域,如傳統技藝、學術流派或特殊技能的代際傳承,強調正統性與連續性。例如描述非遺傳承人“傳衣鉢于弟子”,或學派中“學術衣鉢”的比喻。

此詞凝聚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師道尊嚴”的核心觀念,其演變過程體現了宗教符號向文化符號的轉化。

網絡擴展解釋二

傳衣鉢是一個古老的漢字詞語,它包含了許多有趣的信息。讓我一一為您解答。 意思:傳衣鉢的意思是“傳遞衣物的器具”,通常用于佛教寺廟中,在僧人之間傳遞衣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傳衣鉢的部首是衣字底部的鈎,即制字時候的“衣”字部分;它的總共有10個筆畫。 來源:傳衣鉢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佛教傳統,出自《大藏經》中的佛經,描述僧人間的互助和奉獻。 繁體字:傳衣鉢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傳衣鉢,保留了原始的形态和結構。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傳衣鉢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具體的變化隨時代演變而有所變化。但總的來說,傳衣鉢在古代形态上更為簡單,筆劃的書寫也更加傳統。 例句:僧人使用傳衣鉢慈善地互相傳遞衣物,彰顯着佛教中的奉獻精神。 組詞:傳衣鉢沒有固定的組詞,因為它本身已經是一個具有完整詞義的詞語。 近義詞:傳衣具、衣物傳遞器等可以被視為傳衣鉢的近義詞,它們在表達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反義詞:傳衣鉢的反義詞是不傳衣鉢,即僧人之間不進行衣物的傳遞。 希望以上的信息能夠滿足您的需求。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或需要進一步了解,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