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避君三舍的意思、避君三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避君三舍的解釋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楚子 饗之,曰:‘公子若反 晉國 ,則何以報不穀?’……﹝ 重耳 ﹞對曰:‘若以君之靈,得反 晉國 , 晉 楚 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又《僖公二十八年》:“ 子犯 曰;‘師直為壯,曲為老,豈在久乎?微 楚 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報也。’” 杜預 注:“一舍,三十裡。初, 楚子 雲:‘若反國何以報我?’故以退三舍為報。”後以“避君三舍”、“避軍三舍”指退讓和回避。 宋 劉克莊 《題蔡炷主簿詩卷》詩:“放子一頭嗟我老,避君三舍與之平。” 邢院生 《叛女》十七:“但是笑聲過後,越想越不是滋味,因為那個 夕佳軒主 總是不冷不熱,避軍三舍,實在令人惱火。”亦省作“ 避三舍 ”。 宋 王十朋 《除館職謝宰相啟》:“某性資愚鈍,術業空踈,避三舍於廣場,屢聞筆硯;終一星於太學,始脫虀鹽。” 元 姚燧 《趙溫甫自汴托人求詩》詩:“定将餘有易所無,莫畏先聲避三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避君三舍”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主動退讓和回避,以示對君主或權威的敬畏。其中“舍”是古代距離單位,一舍為三十裡,因此“三舍”即九十裡。


出處與典故

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晉國公子重耳流亡至楚國時,楚成王設宴款待并問其如何報答。重耳承諾,若兩國未來交戰,晉軍将主動退避三舍(九十裡)。後來晉楚交戰,重耳兌現諾言,最終晉軍獲勝。這一典故體現了信守承諾與禮節性退讓。


用法與場景

  1. 語法功能:作謂語、定語,多用于書面語()。
  2. 應用範圍:
    • 形容對上級、權威的敬畏與謙讓(如職場、社交場合);
    • 引申為對矛盾沖突的主動回避()。

近義詞與反義詞


示例

宋代劉克莊《題蔡炷主簿詩卷》中寫道:“放子一頭嗟我老,避君三舍與之平”,展現了以退為進的智慧。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左傳》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避君三舍

避君三舍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因為怕遭到某人的厭惡或嫌棄,而故意保持距離或回避。下面我們來探讨一下這個成語的拆分、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與之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避:走,辶(辶是走的偏旁)

君:口,二(二是口的偏旁)

三:三,口,0(三是口的偏旁,0代表無其他筆畫)

舍:舍,宀,8(舍是宀的偏旁,8代表有8筆畫)

來源

這個成語最早出自《爾雅·釋言》一書,意指離開或回避國君三步之外的地方。後來逐漸發展成現在的意義。

繁體字

避君三舍的繁體字為「避君三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有時會把「君」寫成「□」,表示無法具體寫出「君」的形狀。所以在一些古代文獻中,可以看到「避□三舍」的寫法。

例句

他一直避君三舍,不敢與領導直接接觸。

組詞

避而不談、避重就輕、避窮就富

近義詞

遠離、躲避、回避

反義詞

迎面、親近、接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