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喘氣。呿,張口;嗋,閉口。 宋 沉遼 《德相所示論書聊複戲酬》詩:“或習以娛樂,或勞於呿嗋。”
“呿嗋”是一個極為罕見的漢語詞彙,目前未見權威詞典或文獻收錄,可能屬于古代生僻詞或特定語境下的組合。根據單字拆分分析:
呿(qū)
古漢語中多指張口、開口的動作,如《莊子·外物》中“呿吟”指呼吸時口鼻開合的狀态。
嗋(xié)
有兩層含義:
組合推測:
兩字可能構成反義聯合詞,描述“張口與閉合”的交替動作,或引申為呼吸、言語起伏的狀态。但因缺乏具體文獻用例,此解釋僅為語言學推測。
建議:
若該詞出自特定古籍或方言,需結合上下文進一步考證。用戶可檢查用字準确性(如是否為“呿嗛”“呿嗟”等形近詞),或提供更多背景信息以便深入分析。
《呿嗋》這個詞意指呼吸急促、氣喘,形容人或動物因疲勞、激動等原因而呼吸加速、困難。
《呿嗋》的部首是“口”,口部在《康熙字典》中排第一。拆分的筆畫為16畫,其中“呿”部為8畫,“嗋”部為8畫。
《呿嗋》是古代漢語詞彙,其來源并不十分明确。根據考究,部分學者認為《呿嗋》可能與本義相近的籲喋(xūdié)有關。籲喋的“籲”有喘氣之呼喚之義,而“喋”有喃語,語言不清之意。
《呿嗋》的繁體字為「噓嘯」。
在古代,漢字的筆畫和部首的排列順序與現代有所不同。因此,我們不能以現代漢字的排列方式來确認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例如,在古代的字典中,它可能以「籲嗋」的順序呈現,而非現在的「呿嗋」。
1. 他跑了一公裡後開始呿嗋。
2. 她遇到刺激的事情時,不禁呿嗋起來。
1. 氣喘呿嗋
2. 喘息呿嗋
3. 氣促呿嗋
1. 氣喘如牛
2. 喘氣短促
3. 氣急敗壞
1. 平靜呼吸
2. 深呼吸
3. 輕松自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