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離騷的意思、離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離騷的解釋

(1).遭遇憂患。《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離騷者,猶離憂也…… 屈平 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類對》:“ 劉斯立 跂 , 莘老丞相 長子,賢而能文。 建中靖6*國 間,丞相追復, 斯立 以啟謝諸公雲:‘晚歲離騷,旋招魂於異域;平生精爽,猶見夢於故人。’”

(2).離别的愁思。語本《楚辭·離騷》 漢 王逸 注:“離,别也;騷,愁也;經,徑也。言己放逐離别,中心愁思,猶陳直徑,以風諫君也。” 唐 岑參 《送趙侍禦歸上都》詩:“帝城誰不戀,回望動離騷。” 宋 方嶽 《齊天樂·和楚客賦蘆》詞:“天豈無情,離騷點點送歸客。”

(3).牢騷。《北史·儒林傳論》:“ 孝籍 徒離騷其文,尚何救也。” 宋 蘇轍 《次韻子瞻見寄》:“ 賈生 作傳無封事, 屈平 憂世多離騷。”

(4).文體之一種。 宋 魏慶之 《詩人玉屑·詩體上》:“風雅頌既亡,一變而為離騷,再變而為 西漢 五言,三變而為歌行雜體,四變而為 沉 宋 律詩。”

(5).泛指詞賦、詩文。 清 杭世駿 《<東城雜記>序》:“斯誠離騷之博徒,藝苑之别子矣。”

(6).曲名。 元 耶律楚材 《夜坐彈離騷》:“一曲《離騷》一椀茶,箇中真味更何加。” 遊國恩 《楚辭概論·楚辭的名稱》:“﹝《離騷》﹞這個名詞的解釋,也不是 楚 言,也不是離憂,也不是遭憂和别愁,更不是明擾,乃是 楚 國當時一種曲名。按《大招》雲:‘ 楚 《勞商》隻。’ 王逸 曰:‘曲名也。’按‘勞商’與‘離騷’為雙聲字,古音‘勞’在‘宵’部,‘商’在‘陽’部,‘離’在‘歌’部,‘騷’在‘幽’部。‘宵’‘歌’、‘陽’‘幽’,并以旁紐通轉,故‘勞’即‘離’,‘商’即‘騷’,然則‘勞商’與‘離騷’,原來是一物而異其名罷了。‘離騷’之為 楚 曲,猶後世‘齊驅’‘吳趨’之類。 王逸 不知‘勞商’即‘離騷’之轉音,故以為另一曲名,正如他不知《大招》的‘鮮卑’與《招魂》的‘犀比’是一件東西一樣。”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離騷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離騷》的漢語詞典釋義與文學解析

一、字義溯源

  1. “離”:通“罹”,意為遭受、遭遇(《說文解字》:“離,山神獸也。從禽,頭有角。”後假借為“罹”)。
  2. “騷”:本義為擾亂、憂愁(《說文解字》:“騷,摩馬也。”引申為憂憤)。

    “離騷”即“遭遇憂患”,東漢王逸《楚辭章句》釋為:“離,别也;騷,愁也。”指屈原被放逐後的憂思之作。

二、文學内涵

  1. 體裁地位

    • 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首長篇抒情詩,開創“騷體”風格(句式靈活,多用“兮”字)。
    • 楚辭代表作,與《詩經》并稱“風騷”,奠定浪漫主義詩歌傳統(劉勰《文心雕龍·辨騷》)。
  2. 核心主題

    • 忠貞與抗争:抒發屈原對楚國昏聩政治的悲憤,堅守“美政”理想(“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象征手法:以香草(蘭、蕙)喻君子,惡草(蕭、艾)喻小人,構建獨特的意象體系。

三、思想價值

  1. 士人精神典範
    • 體現“雖九死其猶未悔”的獨立人格,成為後世文人精神支柱(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贊其“志潔行廉”)。
  2. 文化影響
    • 衍生成語“騷人墨客”(代指詩人),典故“屈子行吟”成為藝術母題。

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王逸《楚辭章句》(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本)
  3. 劉勰《文心雕龍·辨騷》(人民文學出版社注譯本)
  4. 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5.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離騷"詞條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

“離騷”一詞的釋義可從字源、文學内涵及引申義三個層面綜合理解:

  1. 字源解釋

    • 遭受憂患: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提出“離騷者,猶離憂也”,認為“離”通“罹”,意為遭遇,“騷”指憂患,整體表達屈原因政治挫折産生的憂憤。
    • 離别之愁:東漢王逸在《楚辭章句》中注解“離,别也;騷,愁也”,側重屈原被放逐後與故國的離别愁思。
  2. 文學内涵
    《離騷》作為屈原代表作,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浪漫主義政治抒情詩,核心包含:

    • 美政理想:主張舉賢任能、修明法度,通過“香草美人”等意象隱喻政治追求。
    • 忠誠與抗争:抒發對楚國腐朽統治的批判,以及“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堅定信念。
  3. 引申含義

    • 牢騷與不平:後世将“離騷”引申為文人抒發郁結之情的代稱,如“文人騷客”。
    • 文體與曲名:漢代後亦指代一種文體,或作為樂府曲名。

補充:《離騷》開創了“楚辭”體裁,與《詩經》并稱“風騷”,對中國文學影響深遠。其标題的多義性反映了屈原複雜的情感與時代背景的交織。

别人正在浏覽...

變醨養瘠不已財政寡頭穿角履楚郊春賽襌衣道擾殿使典彜雕癠刁民斷河反比例煩弱風閨負德孤恩浮想福輿綱紐功能陶瓷鈎沉觀世澒溶紅繩系足畫日筆虎蟹夾巷精專雞犬升天吉他急湍寬褪饋轉良工巧匠六渠慢媟鳥男女甯固偏解幈風千古不朽窮說求代氣象站善罷罷休史德矢旝樹俗立化索性停居頭發胡子一把抓文驗聞譽響闆相藍鮮煇銷毀小兩襲履